|
|
|
|
|
|
|
|
|
|
|
|
|
 
首页 > 脱贫攻坚一线报道 > 产业+销售,扶贫路上打通“绿色通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产业+销售,扶贫路上打通“绿色通道”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6/11 8:40:5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让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主阵地,让电商成为拓展销售的主渠道,让贫困户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体……在潘集区潘集镇大庄村,市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想方设法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激发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共同致富。

“以前虽然有技术,但没有资金……其实最缺的还是信心与动力!”脱贫户李瑞喜对这几年的变化,感慨不已。

因病致贫的他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当扶贫工作队来到家里“串门”时,老李显得很颓废。但扶贫联系人的耐心鼓励,让他产生了试一试的念头。从项目申报,到补助到位,2亩地的大棚里种满了黄瓜、西红柿,老李也越来越忙碌。

从2个棚到8个棚,人均收入已有2万多元,李瑞喜成了贫困户里的种植示范大户,走起路来也是虎虎生风。

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以特色种植脱贫攻坚,是扶贫工作队始终坚持的方向。在大庄村,扶贫专干持续帮助贫困户申请自主发展项目,种植特色蔬菜,并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种销一条龙,把贫困户的农产品送上“绿色通道”。

帮扶单位投入20万元,加上项目申请财政资金50万元,建了50亩蔬菜大棚,种植草莓、酥瓜、西瓜,贫困户在这里优先务工;扶贫工作队利用行业优势,以高于市场批发价的价格,将贫困户的农产品进行收购,一部分销往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救助站及养老机构,一部分销往酒店、煤矿食堂、商贸宾馆等。

43户、127人,大庄村于2017年村出列,2018年全部脱贫。为了防止脱贫户返贫,扶贫工作队在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上做起了文章,想方设法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奔小康。

脱贫户李建中有着种植潘集酥瓜的手艺,但家里的9分地对致富来说,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扶贫工作队帮着他多方联系,租地种植酥瓜,并通过大庄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销往上海,效益很是可观。

葡萄、酥瓜、西红柿、芹菜、辣椒,一个个特色农产品从贫困户的大棚里走出……通过电商网路,被销往上海、合肥、南京、苏州、广州等地。

从代缴水电费,到农产品销售,从快递收取,到信息上报,这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宽,已经是村里的综合服务网点,“2018年正式运营,帮助很多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电商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大庄村正在申请省级电商综合服务示范点,将能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

土地沉陷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将逐步消失在水里,农民的生活如何保障,这是扶贫工作队始终在考虑的事情……自从大庄村的村民整村搬迁到田集街道的新居里,扶贫工作队根据搬迁群众每家一间车库的现状,正在谋划将车库变车间,让群众发展“居家经济”,让代加工成为未来的致富新方向……(记者 柏松)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