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决战脱贫攻坚 > 分类帮扶重精准 防范返贫有办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分类帮扶重精准 防范返贫有办法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3/31 9:33: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打一次电话、查一次产业、订一份计划、送一份温暖。”在寿县窑口镇,正在组织全镇扶贫系统干部,结合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对全镇1342户贫困户,56户边缘户开展脱贫攻坚“四个一”专项排查行动。

在“四个一”专项排查行动中,窑口镇重点摸排贫困户基本信息变化、联系人履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产业扶贫、务工就业、农副产品滞销、金融扶贫、措施落实等内容,详细了解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所需所盼和各类风险点,对照前期制定的帮扶措施及计划,摸清贫困户后续发展需求,因户因人优化调整。

陈圩村贫困户张应昌,2014年因妻子刘多荣患有乳腺癌,因病致贫。在各项帮扶措施有效帮助下,再加上儿子外出务工,家庭条件明显好转,顺利脱贫。窑口镇通过摸排进一步发现,2018年,儿子张昌海突发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被送往合肥市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家庭主要收入减少,支出更是增加了很多。张应昌已经68岁了,妻子也是体弱多病,家庭人均纯收入降至6000元左右。

“张昌海有很大返贫风险,要确定为‘脱贫监测户’,加大帮扶力度,防止他家返贫。”窑口镇分管负责人介绍,根据全市统一安排,窑口镇对1342户3282名贫困人口,按照人均收入、劳动力状况、发展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脱贫不享受政策户、脱贫享受政策户、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帮扶”。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造成一定影响,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战略高度认识建立防范返贫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精准扶贫和防范返贫两手抓,把解决防范返贫问题作为确保稳定脱贫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淮南市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意见》,将脱贫户和边缘户纳入监测对象,对收支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建立了乡村、县区、行业部门、市级四级监测体系,健全 “引”、“扶”、“兜”差异化帮扶政策。对边缘户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普惠性救助帮扶,加大救助力度,防止致贫。

“不享受政策的脱贫户,措施上注重‘引’”,重点在思想上扶志,引导其加入新型经营主体或自主创业独立发展。享受政策的脱贫户,措施上注重‘扶’,重点在能力上扶智,帮助理清思路、谋划项目、发展产业、解决就业。脱贫监测户,措施上注重‘兜’,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在落实各项政策、安排各类帮扶措施上予以优先和倾斜,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有保障。”根据“实施意见”要求,窑口镇立即加强张昌海的帮扶力度,完善帮扶措施,落实低保措施,“兜”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确保他不返贫。窑口街道的贫困户张家乐,以务工收入为主,2018年已稳定脱贫。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张家乐无法外出务工,返贫风险增大,被分类为“脱贫享受政策户”,窑口镇通过公益岗位开发,介绍张家乐就近务工、扶贫基地带动等多项以“扶”为主的举措,迅速降低了他们返贫风险。

“一手抓4046人脱贫,一手抓18万人口防范返贫和边缘户防范致贫。”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将深入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帮扶”,持续防止返贫致贫,加强动态帮扶,确保脱贫质量成色足、可持续。(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贾运良 熊文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