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决战脱贫攻坚 > 今春草莓别样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今春草莓别样甜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3/26 10:02: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月24日上午,谢家集区杨公镇陈庙村草莓种植基地春光明媚、景色宜人。在基地温室大棚里,几名农民兄弟提着篮子往来穿梭,正在将成熟的草莓采进篮子里,望着篮子里一粒粒鲜红硕大的草莓,农民兄弟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今天摘的草莓又红又大,一定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刚干完活的草莓大棚承包户陈祖孟告诉记者:“前期疫情严重的时候,种植户的草莓运不出去,市场行情也不好,眼看着草莓一天天成熟,可把我们急坏了。镇里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助我们办理了运输通行证,这才解了燃眉之急。现在疫情已经有效控制住了,生产生活已逐渐恢复正常,草莓收购商多了,草莓销售也更快了,一天摘的几百斤草莓,送到市场就能卖掉,收入很不错。”

“陈庙村草莓产业基地是谢家集区的扶贫项目,总投资42余万元,共建设41个草莓大棚,占地55余亩。该项目采用返租的经营模式,村民从村集体申请租赁草莓大棚,收缴到的租金分红给全村27个脱贫户,共有46人受益。”陈庙村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在疫情防控之初,道路交通封闭,草莓大棚承包户采摘的草莓运不出去,村民十分着急,我们比他们还要着急。在承包大棚种植草莓的村民中,有三户是脱贫户,草莓的收成和销路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一旦草莓卖不出去,很可能会造成返贫,也会影响到第二年大棚承包人的意愿。通过多方协调,镇里为大棚承包户办理了运输通行证,解决了草莓的运输问题,保障了草莓的正常销售,我们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今年草莓收成不错,现在销售形势也非常好,种植户的总体收益还是有保障的。”

“草莓在种植过程中要将一些生长迟缓的植株叶片,或者是进入养分消耗期的老化叶片及一些患病的茎叶修剪掉,降低营养物质的浪费。一般情况下,一个枝条要保留六片左右的叶子,叶子一定不能摘掉太多,因为这会对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使其生长得较为缓慢。”在陈庙村村民阎素英的草莓大棚中,记者看到农技专家正在向阎素英仔细讲解草莓种植的注意事项。

记者了解到,阎素英是2015年脱贫的贫困户,去年承包种植了3个草莓大棚,因为第一年种植草莓,缺少经验,导致产量不高,村里安排了农技专家对她进行种植技术专业指导。

“我们村很多贫困户都靠种植草莓脱贫致富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去年我也申请承包了草莓种植大棚。第一年种植草莓,没什么经验,我以为和种粮食的方法一样,没想到种植技术不一样,看着别人的草莓长势良好,我们家的草莓收成不太好,我非常着急。”阎素英告诉记者:“政府邀请了专家为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详细讲解了草莓种植的要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以后我种植草莓更有信心了。”

采访中,谢家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针对缺乏技术的种植户,我们因户施策,邀请有关农技专家上门开展技术指导,有效避免了脱贫户因种养技术不足导致收成不好,进而失败返贫的情况,保障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实现共同富裕。”(记者 苏 强 通讯员 阮昊天)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