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第三季) > 隐贤故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隐贤故事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2/30 10:15: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东隐贤,西隐贤,隐贤集街心能跑船”。隐贤镇,是千年古镇,自三国时期就名噪一时。唐朝以后,更是清贤自高。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西南七十公里。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地,两千多年前,是春秋战国时楚国后期的都城(首都)——名寿阳或寿春。古人讲究在水土好风景好的地方居住,楚国文化源远流长。

而在距寿春城一百里,有隐贤镇一座,毗邻淠河,当时四通八达。三国时期,曹操在此铸造一百余锻造兵器的炉灶,大炼“铁器”。而后所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都从码头上船,直达各个战场尤其是赤壁之战战场。所以那个时期,隐贤镇是一时最繁华码头——百炉名镇!也许,因此成就了它今天成为寿县历史四大古镇之一的地位。2014、2016年隐贤老街分别入选安徽省“传统古村落”,安徽省“千年古镇”。

回到现代,我周日加班,时逢12月22日冬至,当时看了一位老师的文章,就到隐贤镇去吃饺子。当日早上雾特别大,天刚亮,我就跟着这位老师文章中描述的“千年古镇——隐贤老街”去游了一遍隐贤镇。

其实,1995年,我就到过隐贤,那时候我负责淮南市第二玻璃厂的党建,为了发展张李乡韩店村的赵德利姐夫廖光师入党,我们就去隐贤镇找到赵德利,再到韩店村开政审材料。赵德利那时候就在隐贤镇开批发部,还在隐贤镇请我们吃过一顿大餐,冬至在隐贤我吃了张李乡郭园村的陈、赵老板包的手工芹菜肉水饺,味道不错。转瞬二十几载,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隐贤古称百炉镇,不假。有三国时期曹操军营锻造兵器设立的遗地,此地也就因当时行军打仗支架起数百火炉炼制兵器而得名,叫百炉镇。后来叫隐贤镇,却是因后来唐朝时著名儒人董邵南(史称董子)隐居于此办教育而得名。说起董子你可能不知,但说起他最好的朋友,却无人不晓,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他运气不济,屡试不第。后来归乡,在隐贤镇落脚办教育,后来才更名为隐贤镇。

追溯其古镇的历史,历史上隐贤曾“鸡鸣狗吠听三县”。毗邻的淠河是寿县和霍邱的界河,淠水是淮水最大支流之一,亘古长流,儒商雅贩云集此地,置业经营、青石铺路、前店后铺、青砖小瓦,庭院深深。遥想“东隐贤,西隐贤,隐贤集街心能跑船”的童谣,看见曾经隔河相望的历史远景在不久的将来将架起历史的桥梁,淠河两岸不在遥遥相望,而是牵手发展联谊共赢。

隐贤的十字古街,南北长761米;东西长473米。沿街为商铺,街面用青石板及灰砖铺成,街心正中的条石上,深及寸许的车辙清晰可见。四条老街的入口处建有四个城门古称厦拉门,南门叫哈德门,西门长胜门,北门德顺门,东门文昌门。很遗憾,因为时光的变迁,我们只领略了“哈德门”的风采。街内的“三街六巷”,古镇周边的三十六座庙,七十二座桥,孝感泉的传说,赵心脉传奇,城隍庙的故事……还有公元前206年汉淮南王英布做官时的跌宕起伏。

盛夏七月,白云悠悠,天空湛蓝,缀满枝头的紫薇花煞是好看。热浪徐来,蓝天白云下董子手持书卷静候四海游子。他的行侠仗义、慈爱乡里,兼济天下、独善其身,让我们敬仰。走在丰厚斑斓的千年古镇,寻找远古的故人情怀。董子文化广场随处可见的文化宣传字画。站在董子塑像前所感至深、所思至柔,敬慕之情溢于言表。我感觉到了自己情感上的升华,我自信自己是他的文化传人:敬贤崇德,忠孝仁爱。

我在隐贤转了一个多小时,并且遇到了隐贤镇最有才的老太太,老太太同我父亲一样大,我主动要求与老人家合影,也主动邀请老人家到张李淠河湾表演节目。我这次游览隐贤老街,实际也在想促成落实“乡村联动旅游”一线牵,把安丰塘、隐贤老街、张李淠河湾做成乡村旅游一带一路,做成寿县乡村二日游,让千年古镇——隐贤老街火起来!(陈多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