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第三季) > “淮南王”的文化意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王”的文化意义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2/23 10:27: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般情况下,说到淮南王,人们就会想当然的认为,淮南王就是刘安,顶多会延伸想到刘安的父亲淮南厉王刘长,再延伸到中国历史上的首位淮南王英布;如果向另一个方向延伸,又会从淮南王刘安想到《淮南子》,想到八公与八公山,想到豆腐与豆腐美食……

事实上西汉淮南王刘安并非“淮南王”的全部意义,即使加上淮南王英布和淮南厉王刘长,也远没有将历史上的淮南王全部涵盖。笔者曾在《淮河早报》连载过《历代淮南王传奇》,从西汉英布、刘长、刘喜、刘安开始,经曹魏曹邕、西晋司马允、司马超、司马祥,十六国前赵刘冲、后赵石昭与前秦苻生,南朝宋刘子孟与南陈陈叔彪,北朝北魏拓跋他、元显、元遵、元敬先,东魏元宣洪与北齐高仁光,一直到唐朝李茂,发现历史上的淮南王至少有21位之多,这其中还有以在淮南地区称王为荣,将自己自封为“淮南王”的东汉李宪。

另外还有一批至少5位疑似淮南王,也就是这本史书上说某某人是“淮南王”,那本史书上又说他是别的什么王,他们是曹魏曹彪、南朝宋刘彧、北魏倍斤、北齐和士开和唐朝李神通。甚至还有并非淮南王的“淮南王”,也就是某某人明明不是“淮南王”,可是世人为了拔高他,硬将他说成是“淮南王”。而且历史上不仅有“淮南王”,甚至还有淮南公主。真得没想到,“淮南王”形象竟如此多彩,“淮南王”现象竟如此深邃,“淮南王”文化竟如此厚重……

如此会让人感悟到:

“淮南王”具有悠久的历史延续性,从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刘邦首封英布为淮南王起,一直延续到公元676年唐朝淮南王李茂被废黜,时间跨度长达880年。由于历史的惯性使然,一直到金朝还曾出现过“淮南王”的影子,并且后人用“淮南王”说事一直说到元朝末年,这样“淮南王”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似乎更长,达到1580年。

“淮南王”具有浓郁的民族认同性。淮南王虽然诞生于汉族,但它一经出现,就引起中国境内其他民族的广泛认同。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匈奴族前赵,羯族后赵,氐族前秦,鲜卑族北魏东魏,都将淮南王引入本国的统治体系,数量甚至超过历代淮南王总量的35%。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足够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淮南王”具有广袤的地域延展性。淮南淮南,顾名思义就是淮河以南,淮南王诞生的区域最早是在安徽境内淮河以南的江淮地区,这里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核心地域之一。但“淮南王”一旦得到民族认同并成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影响范围就迅速的延展,从关中平原到燕赵大地,从江南水乡到代北高原,都成为“淮南王”影响的广袤区域。

悠久的历史延续性、浓郁的民族认同性和广袤的地域延展性,这可以概括为“淮南王”的文化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淮南王文化”研究对于淮河文化探索研讨和淮南历史文化挖掘的不可或缺性。希望淮南在建设文旅强市的努力中,充分挖掘淮南地域文化的优势,在做好做足淮南国、淮南王、淮南子文章的同时,不要忘了历史上存在过的这么多“淮南王”。(周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