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壮丽70年淮南礼赞 > 人水相依:绘就能源城最美图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人水相依:绘就能源城最美图景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9/26 9:08: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市水利局推进新时代水利改革综述

千里淮河奔流不息,哺育着390万淮南儿女。

由于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造成我市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据《淮南市水利志》记载,自公元前190年至1949年,淮南境内有文字记载的水灾166次,旱灾88次。1987年,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兴淮之要,其枢在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水利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补短板,强监管,全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保障了淮河安澜,淮南平安!

筑牢“防洪屏障”保安全

站在谢家集区东淝河岸边放眼望去,新加宽加高的堤坝如卧龙般默默守护着东淝河两岸的幸福安宁。

谢家集区唐山镇保庄圩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谢家集区唐山镇保庄圩工程项目是国家172项重点水利工程子项目之一,工程建成后,唐山镇保庄圩防洪标准将由5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排涝标准提升为10年一遇。”

采访中,市水利局相关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解放初,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淮南人民积极响应,掀起了第一次治淮热潮。1991年淮河大水后,中央加大对治淮项目投入,我市掀起新一轮治淮热潮,先后完成了我市城市防洪一、二期工程、泥河排涝治理工程、凤台县东风湖移民安置工程、行洪区安全建设等一批重点骨干防洪工程。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投入4.91亿元建成了高塘湖排涝站及西淝河泵站;投资2.29亿元开工建设谢家集区唐山镇保庄圩工程;投资1.54亿元实施商合杭铁路淮河特大桥对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同时,聚焦淮河生态经济带,我市积极谋划了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淮干峡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工程计划总投资约300亿元。”

守护“绿水青山”保生态

漫步田家庵码头,岸边绿树成荫,远处碧水蓝天一线,美不胜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6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名单,我市位列其中。去年12月6日,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省政府和水利部验收,成为我省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中第一个通过技术评估和行政验收的城市。试点期间,我市投资约10亿元,利用采煤塌陷区闲置水面6000亩,建成了全球最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150兆瓦,项目年产清洁电力约1.5亿度。我市实施资源型城市(淮南市)可持续发展工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利用工程,总投资53500万元,综合治理塌陷区面积11.34平方公里,通过环境修复与景观营造、水系综合整治等措施,实现了塌陷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我市深入挖掘水文化,安丰塘(芍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入选全国13项“最美水工程”之一,是我省唯一入选的水利工程。

助力“脱贫攻坚”保民生

“以前家里都是打井水喝,水质没保障,有时还会拉肚子。”望着清澈透明的自来水奔泻而出,凤台县钱庙乡圩西村村民陈孝宁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的自来水干净卫生,喝到嘴里感觉甜甜的,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给我们老百姓造福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三五”以来,为让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我市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8年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市水利局办公室负责人何金坤告诉记者说:“2016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财政投入,三年来,市财政已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市级配套5672万元。同时,市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划定水源保护区,认真贯彻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建立了市级水质抽检制度,定期开展供水水质抽检,并将水质合格率纳入维修养护经费拨付和年度考核中,切实提高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

聚焦“河清海晏”保安澜

“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并结合信息采集、巡河执法、绩效考核及微信公众号为一体的管理平台,开发了移动巡河(湖)APP,实现了巡河(湖)管理、污染源管理、考核断面管理、治理项目管理等业务的网上办理。”采访中,市河长办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淮南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着力建设河长制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河湖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实现了党政领导负责,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治水管水护水新格局。我市认真落实淮河‘四级河长’巡河制度,2018年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8万余次,办结各类涉河(湖)问题359起。通过综合整治,淮河沿线非法码头和堆砂场得以清除,我市境内非法采砂船只基本拆解,淮河淮南段非法采砂混乱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 (记者 苏强)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