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第三季) > “女娲补天”彰显中国人的信仰情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女娲补天”彰显中国人的信仰情怀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9/2 10:05: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子》神话故事启示录

“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故事,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千百年来之所以让人尊崇备至,文史咏叹;口口传颂,历久弥新,就在于它彰显了中国人不屈不挠,敢于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勇于舍身奉献的民族精神。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精神,正是世世代代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生生不息的信仰情怀。

《淮南子》在《览冥训》的篇章中,是这样记载“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故事的: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从“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古的时候,人类正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猛兽吞食良民,凶禽捕击老弱。谁能拯救人类于危难?在灾难面前,“女娲神”心怀黎民忧天下,勇于担当敢献身。她毫无畏惧地站出来,冶炼五彩石来修补苍天,砍下鳌足当擎天大柱,堆积芦灰来制止洪水,斩杀黑龙来平息冀州。苍天终于得到修补,四方的擎天柱又立起了,洪水不再泛滥。大地上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日月星辰去而复来,中原重归安宁,人类又得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如果要考论女娲的功德,上可齐天,下可配地;美名流传万世,光辉照耀万物。尽管如此,她从不居功自傲,炫耀张扬,而是谦虚谨慎,以遵从天地自然规律。

这就是“女娲神”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敢于战天斗地的英勇形象;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勇于担当奉献的精神品质和虚怀若谷,谦逊德厚的人格魅力,非常鲜活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永生不灭!

在古代,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面对自然万象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威胁,人们无所适从。于是先民们就想象出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神”,能实现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去征服自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可以说,用想象来表达人类与自然抗争的精神是中国神话故事的主题,也是世界各民族神话传说中经久不衰的主旋律。

因此,这种“女娲神”形象,就是先民们在面临着重大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环境,所想象和创造出来的“英雄神”形象;这种“女娲神”精神,就是先民们面对人与自然的矛盾,所崇尚敬仰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形象和人格魅力是如此深深地镌刻在先民的心灵中,融化在先民的血液里,并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血管中流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信仰情怀。

《淮南子》集先秦诸子百家、黃老思想之大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其书意在为汉家王朝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治国理政的资政通鉴。在《淮南子》的篇章中,利用上古神话中“神”的形象,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将神话中的“神”,赋予人们所崇拜的、理想的伦理道德和优秀品质,使这个“神”人性化、人格化,进而又把这种人性化、人格化的“神”历史化,并当作论“道”说“理”的论据和例证在篇中广泛引用,从而成为当朝及后世当权者们敬仰和追求的典范,这就是《淮南子》这部“绝代奇书”的又一大特色。

“为政之本,在于安民”,“为政之本,务在宁民”;“以德服人”,“道德兴邦”这是《淮南子》极力推崇的治国理政之道。《淮南子·览冥训》通过“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故事,颂扬了“女娲神”无私奉献,造福百姓的爱民思想和明德惟馨的人格魅力,就是希望汉王朝及后世的当权者们,都能把“女娲神”的精神品质,化为自己的信仰情怀,渗透到 “君子之情系于民”的爱民意识之中,这有利于“仁德治国”,“内顺外宁”。

《淮南子·览冥训》把“女娲神”人格化、历史化,又把人性人格赋予“女娲神”,这固然是著书者为巩固汉家王朝中央集权,对当权者们进行思想洗脑的必然要求,但“女娲神”的精神形象与品格,自古以来就被先民们勒石为铭、典章传颂,她对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来说,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寄托和信仰情怀。

信仰和信念是人们立足于世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信仰坚定,立根固本;信仰缺失,失魂落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宗教的信仰从未达到全国共信的地步。因为,中国人从来不相信有一种超然于人的“救世主”。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是“天人合一”。中国人信仰的“神”,是人性化、人格化的“神”;是“人神合一”的“神”,实际上就是敢于抗争、敢于战天斗地的中国人自己!(张纯林)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