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寿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邬平川
创新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寿县连续三年在省考核中位次前移,2018年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创新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寿县教育面貌发生根本改变,2017年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比原规划提前两年;本人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2018年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典型,连续两年被省扶贫开发领导组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候选人……
这是省教育厅选派到寿县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邬平川在寿县写下的答卷。从2015年10月到寿县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当做寿县人扎根扶贫一线战斗,4年来,他被贫困户称为“我们的邬县长”,是扶贫干部眼中的“老邬”,更是寿县县委号召全县干部学习的标杆。
扎根一线,创新实践,决战决胜脱贫摘帽
刚到寿县挂职的邬平川,恰逢县域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不到半年时间便走遍了全县25个乡镇,遍访了近百个村,初步了解县情、扶贫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2016年4月,寿县在全省率先出台脱贫成效考核办法、产业扶贫导则等文件,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此后,他紧盯脱贫新要求和基层新问题,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的“毛细血管”。
2018年,邬平川牵头起草文件,形成独具特色的指导贫困县摘帽的“1+5”制度体系。创新开展以“互动、互帮、互学、互比、互促”为主要内容的“五互”活动,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认真谋划实施五大专项行动,有效提高了广大扶贫干部的业务能力。
邬平川及时对实践中的做法和成效进行总结提炼,他撰写的文章作为31篇论文之一入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文集(2017)》,在《决策》、《社会治理》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这些成果都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他还为寿县扶贫专干、驻村工作队、各级干部培训授课10多次,为提升全县干部脱贫攻坚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打造教育扶贫模式
2015年前后,针对困扰寿县教育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邬平川组织专门班子,深入调研,大胆创新,实施了在全国具有开创意义的“坚持以县为主,推进县乡共管”的教育综合改革。学区管理改革彻底到位,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精准落地;实行教师编制“有编即补、总量控制、动态调整”,职称岗位“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工作岗位“上岗必竞、双向选择、统筹使用”;建立三级竞聘上岗机制,5000余名教师全部竞聘上岗,两年时间,408名初中教师分流到农村小学,优化了教师结构,打破了流动障碍,提升了资源效益。在教育资助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资助、建档、关爱”三个全覆盖,极大提升了教育资助精准化程度。
4年来,寿县教育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大大缩小,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得到极大缓解,中小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进入了机制顺、管理严、质量升、群众赞的良性发展轨道。
心无旁骛,心怀感恩,真心真情坚守贡献
2016年初,在合肥居住的老父亲生病住院,邬平川得知后心急如焚,但正逢他牵头起草寿县脱贫攻坚1+3+N系列政策体系文件的关键期,他只得安排同样忙碌的爱人请假侍奉。一周后的一天晚上,他开完会后抽空去了一趟医院。看着病床上父亲消瘦的面庞及一旁爱人忙碌的身影,他默默削了个苹果,递给父亲后紧紧攥住了父亲的手,无言地面对老父慈爱的目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强大保障。
“邬县长,你的手怎么这么凉,我给你捂捂吧!”2017年冬天邬平川在调研时,贫困户李仁亮的老父亲在握手打招呼时说道。那一刻,邬平川的眼泪差点流下来,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觉得自己用真心换来了老百姓的真情,再苦再累,值了!
多年来,他把感动之情转化为感恩之心,心无旁骛地一心战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记者 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