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第三季) > 寿县清风徐来的廉政文化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寿县清风徐来的廉政文化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8/5 9:08: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寿县2600多年的文明史上,产生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中有的以清廉传世,有的以不计得失扬名,有的以敢于直言,不畏权势流芳。千百年来浩然正气,清风惠政,让人们以史为鉴,清正为官,廉洁为人,为廉政文化续写新篇章。

廉政文化的滥觞得从楚国令尹孙叔敖说起。孙叔敖 “三为令尹(相当于宰相)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吕氏春秋·侍君览》)。他曾说:“吾三相楚而心愈卑,每益录而施愈博,位兹尊而礼愈恭,是以不得罪士民也”(《荀子·尧问》)。他任楚相12年中,施教导民,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孙叔敖是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可是他死后,儿子却陷入贫困之中,穷得卖柴为生。孙叔敖的好友优孟装扮成“孙叔敖”向楚庄王进谏,才使孙叔敖的后代摆脱窘困。

“时苗留犊”的掌故,出自《三国志·魏书》卷23《常林传注》:“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东汉建安时,时苗用黄牛驾车千里迢迢来任寿春令。居官岁馀,黄牛生了一头小牛。当他离开寿春时把小牛留下了。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时苗婉拒大家的心意,在百姓们依依惜别声中留犊而去。人们感其清廉,就把小牛饮水的池塘称为“留犊池”。明成化年间,寿州知州赵宗,始建时公祠,供邑人祭祀。后年久荒废。现在的时公祠,为1990年当地政府拨款重建。所在街巷称“留犊祠巷”,成为人们接受廉政教育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

清官任何时候都会受到人们赞誉。唐人李翰在《蒙求》中,把“时苗留犊”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蒙学读物《龙文鞭影》、《幼学琼林》,都载有“时苗留犊”的掌故。许多地方官员和骚人墨客常来留犊池畔瞻仰凭吊,留下许多赞颂时苗的诗篇。明代寿州主事董豫在《留犊池》一诗中写道:

去任无惭到任时,独有一犊留斯池。

廉名不特当时重,遗爱能令去后思。

千载清风垂古史,半池明月映荒祠。

停骖几度池边立,漫剔苍苔诵勒诗。明代寿州人张鞁诗云:

来一牛来去一牛,清风高节至今留。

岘山堕泪碑犹在,南国甘棠诗尚讴。

雨后池青新旧藻,祠前月白古今秋。

惭无健笔追公德,独把椒浆奠一瓯。

时苗留犊去,清廉美名存。在宋代,被世人称为“一门三相”的“三吕”,即吕夷简、吕公著、吕本中,也在史册上留下光彩的一页。吕夷简,字坦夫,寿州人。宋真宗时举进士。在任职期间,屡次奏事,建议取消农具征税,减轻伐木民工劳役之苦,真宗皇帝称赞他“有为国爱民之心”。仁宗初年,刘太后临朝十余年,他出任宰相,阻止浮费。仁宗亲政后,他仍为宰相,上疏八事:正朝纲,塞邪径,禁贿赂,辨佞夭,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庆历三年(1043年)病故,帝对群臣涕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吕夷简之子吕公著,幼年好学,废寝忘食,善思慎行。《宋史》称吕公著“暑不挥扇,寒不亲火,简重清静,盖无禀然。其积虑深敏,量闳而学粹,遇事善决,不以私利害动其心,与人交,出于至诚,好德至善”。

吕公著之曾孙吕本中,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济阴县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祠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由于他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因而得罪权奸秦桧,被罢官。吕本中仕途不得意,而诗却已负盛名,自言传“江西诗派”衣钵。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下的以为大众谋利益为己任的人民公仆,更是勤政为民、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楷模。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大光,系堰口镇人,他生前心系家乡教育,捐资兴建了寿县一中春晖楼、堰口中学光华楼、正阳中学春光楼。他心系桑梓,热心助学的事迹更是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在寿县历代为官者,有清廉之风者尚有很多,他们以自己的浩然正气、清廉之风丰富了廉政文化,值得后人仿效和学习。(赵鸿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