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卡,荷兰客商除了订购我的金属护栏,还有门窗的采购需求,你可有意向?”
“@长城,不胜感激!我的中亚客户也有金属制品订单,保持联系!”
7月29日,刚与荷兰客商签订完42万美元的长期供货订单,寿县双桥长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便点开淮南“一带一路”微信群,与安徽维卡门窗有限公司总经理共享信息。
自从淮南“一带一路”境外商品展走进阿曼和匈牙利后,这个微信群已有70位企业家成员,来自我市建材、机械、新能源汽车、文化、医药等众多领域。70名“路迷”在这里分享澎湃而至的希望和发展成长的磨砺,在互联互通中播撒合作的种子,聚沙成塔、积水成渊。
2次展会,打开他突围逆境化险阻的心窗!
——虽遇“倒悬之危”,却终“因机立胜”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靠主观美好愿望是挡不住中美贸易战的,我们需要保持战略清醒,坦然面对挑战。外贸企业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发现机遇、规避风险,挖掘更好的蓝海市场……”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说过的这段话,如今成了安徽维卡门窗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宽的“经营之道”,只要给员工开会,逢会必说!
为何?因为他有切身之感——
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到北美地区,2018年上半年出口美国98万美元,今年同期仅为28万美元,下降60%多。虽然遭遇“倒悬之危”,企业并没有“很受伤”,因为淮南市首届“一带一路”境外商品展让企业获得新商机,拿到了西亚4个国家新客户的订单,上半年出口额达3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20%。
“变氛罈为阳煦,维卡门窗逆境突围、一举制胜并非偶然,这是政府、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采访中,市商务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除了企业有一颗“勇敢的心”,力争赢得一席之地,还需要政府搭建合作平台,当好融入“一带一路”的“鼓手”和“推手”。
面对“一带一路”机遇,淮南虽不沿边不沿海,但却从未踯躅而行。市委、市政府明确“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战略,出台了稳外贸、稳外资、积极防范对美经贸重大风险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2018年12月2日,淮南将友谊的橄榄枝伸到西亚,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成功举办淮南首届“一带一路”境外商品展。
“欢迎淮南代表团,欢迎淮南商品展!”阿曼皇室成员、内政部副部长顾问赛义德·哈里发亲王在欢迎词中表示:这是自2018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曼苏丹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内地城市第一个在阿曼苏丹国举办的自办展会!
今年6月3日,淮南将合作的种子带到中欧,作为中国品牌商品(中东欧)展的特展,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精彩亮相。展会上,市商务局同匈中经济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安徽维卡门窗有限公司代表淮南企业同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7个电话,成就她走出国门展芳华的自信!
——几度“举棋不定”,从此“心向往之”
设计、打样、面料组织,生产、验货、报关,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偶尔停下是隐隐作痛的胃告诉夏凤茹现在是何时,是周一还是周末……
近2个月,为了第一批出口阿曼的服装,淮南市步瑞吉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凤茹处在“高速运转”中。“干了22年服装生意,自2004年开始为外贸企业加工成衣以来,这是第一次自己接单,出口到西亚国家,不拼哪行啊!”夏凤茹说。
“代加工利润虽不高,可风险小……”近几年,市商务局负责人多次动员夏凤茹直接生产出口,作为企业“舵手”,她却有着自己的顾虑:语言不通、行情不同、支撑不足……
“融入‘一带一路’,犹豫彷徨的企业并非孤例,害怕陌生的市场,害怕文化地域差异,害怕转移战地的风险。但你不去,不代表别人不会去,抢占先机,这谁都懂!所以,政府动员引导、支持帮扶很重要!”市商务局负责同志感言。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我市抽调骨干组成宣讲团,动员指导涉外企业用足用活外贸促进政策;设立1000万元市级小微进出口企业专项风险补偿资金,解决“融资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实现出口信用保险100%全覆盖,解决“出口难”。
“3天,市商务局有关部门给我打了7次动员电话。”最终,夏凤茹跟随淮南代表团来到阿曼。
“没想到我们的防火防电服很受关注!”从阿曼回国后次月,电子订单接踵而至,今年2月以来,陆续接到45万美元订单。6月,第一笔5万美元订单的产品已发往阿曼;10月底之前,40万美元订单会陆续出货,出口到保加利亚、阿尔及利亚、匈牙利等国。
“阿曼之行让我对内对外的沟通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都得到提升。现在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期待!今年6月,我又参加了匈牙利会展,拿下了90万美元订单。”对于夏凤茹来说,“一带一路”带来的不仅是新商机,更是她带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自信!
3张地图,见证他呼应倡议谋共赢的轨迹!
——幸甚“应运而生”,更求“同频共振”
7月26日,高耸的行吊拉起一组组道岔,举重若轻地放进运输车辆,它们将从上海出港,目的地在万里之外的苏丹。伴随着“一带一路”的脚步,杜志文心中的“世界地图”已经越画越大……
“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正赶上国家‘一带一路’的提出,那时,我还在画‘安徽地图’,‘世界地图’只是一个梦。”作为全国唯一可同时生产轨枕和道岔产品的民营企业,安徽中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志文坦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空间巨大。当杜志文在十几个城市的地铁线路上描绘“中国地图”时,政策的普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让他对企业发展重新定位:跟随“一带一路”,走出国门!
2014年,企业第一笔600余万美元订单签订,道岔产品出口阿曼。
“如今在淮南海关,9秒钟就能搞定出口通关手续,接近‘秒放’的速度,让企业出口加快了脚步!”他对淮南的出口服务赞不绝口。
广交会、进口博览会、制造业大会……走上“一带一路”,杜志文感触颇深:凭自身的单打独斗,还是势单力薄,市场很大,壁垒也很厚。
“收到淮南代表团的邀请前往阿曼,我很激动!”杜志文和很多淮南企业家一样,感到很幸运:这是安徽省地级市第一次在境外自办商品展,政府的组织推介,让淮南13个行业的31家企业组团出征,抱团发展。
“带着友谊与期待,淮南来了!”杜志文的耳边至今还回荡着那句话。在阿曼,中志轨道与阿曼光辉国际达成意向合作备忘录,就512公里新建铁路项目进行合作;在匈牙利,中志轨道与澳大利亚、阿曼、匈牙利等国家达成合作意向,在谈项目金额10多亿美元。
在阿曼、在匈牙利,杜志文和69位企业家一起,将23类100余种产品送上“一带一路”。与外方嘉宾、商界精英交流沟通中,他们不仅传递着中国互联互通的发展理念,更收获了友谊、开阔了视野,用他的话来说:“我在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
这些不是剧本!是淮南企业在融入“一带一路”中呼应、亲熟、深耕的真实存在!在融入的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有着异乎寻常的发展磨砺,每个企业家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发展梦想;但他们又是拥有最大共同点的一个群体,每个人的精神依归,都是日渐强大、始终友好的祖国和行稳致远、热诚开放的家乡……( 记者 柏 松 张 静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