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海关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厚植外贸发展土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淮南外向型经济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2018年,淮南海关进口通关海关作业时间平均为1.84小时,较上年压缩85.7%,压缩幅度居安徽关区首位;出口通关海关作业时间平均为0.09小时,接近“秒放”,位列安徽关区前列,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内压缩1/3的目标。
通关流程“去繁就简”,通关时间“一降再降”,淮南海关通关再提速,为我市进出口贸易铺就快车道。
近年来,淮南海关以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应势而为,积极服务,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不断厚植外贸发展土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维护国门安全,为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强有力的“海关力量”。
推进通关提速不停步
今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仅为2.9小时,而在此之前,该集团申报进口的采煤机零部件进口通关时间达118个小时,严重影响了企业矿井使用,增加了企业进口通关成本。
“最大的变化就是快!”淮南矿业集团物资供销分公司国际贸易科蔡文文告诉记者:“淮南海关做到了随报随检、随叫随到,整个通关过程没有延误的环节,提升了企业通关效率,减少了企业通关成本,我们感到省心省力又省时。”
持续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既是落实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提供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也是淮南海关切实服务企业,提升工作效能,推动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体现。
2018年以来,淮南海关落实“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要求,实行7×24小时值班制度,全力压缩海关作业时间。同时,严格提前申报要求、严管运抵不申报货物、严控删单操作、严防超长报关,持续压缩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
今年以来,淮南海关通关提速再次发力。1-5月,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3.75小时、1.1小时,同比压缩分别为51.4%、82.9%。
落实减税降费不打折
为助力关区外贸企业充分享受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淮南海关围绕“一带一路”和市重点产业发展格局,深化对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跟踪指导,通过送政策上门精准服务、关企交流、12360服务热线业务解答、关企微信工作群宣传等方式将降税措施通达广大外贸企业。
2018年4月1日国家出台增值税减税政策,进口货物原适用增值税16%和10%两档税率各降3个百分点。淮南海关今年上半年执行国家降税政策减征税款3800万元。认真落实各专项减免税政策,今年上半年共减免税款170万元,为地方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淮南海关稳步落实优惠贸易协定安排,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种类达8种,共签发207份产地证,签证金额795.99万美元,优惠减免金额约250余万元,极大提升了淮南市出口产品竞争力。
减税降费为企业省下了“真金白银”,受到企业的交口称赞。淮南途尔德商贸有限公司2018年进口的保税货物享受缓税政策,今年4月1日之后统一内销,正好赶上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为企业节省税款约22万元。公司外贸主管鲍皖君说:“非常感谢淮南海关的政策宣传与业务指导,减税降费让企业受益多多,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消费者也得到了实惠。”
优化营商环境不松劲
6月6日,淮南锦欣玻璃公司自助打印完成第一份中韩产地证,企业无需再跑签证窗口,真正实现申领原产地证全程电子化。公司外贸经理李晓深切感受到自助打印的便利化:“淮南海关让企业零跑路,数据多跑路,打通了签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人力与时间成本,更能避免节假日不能及时取得证书而影响货物清关造成的损失”。
自今年5月20日起,淮南市出口企业全面实现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出口企业只需要通过一台电脑和彩色双面打印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或“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办理经海关审核通过的原产地证书。
全面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是淮南海关持续优化进出口环境,落实通关便利化举措的一个缩影。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实地走访重点企业,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强化企业信用管理,淮南海关为创优营商环境为企业送上各种“支持清单”和“政策红包”。
淮南海关积极落实“减证便民”有关要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18年6月1日起,进出口单证由132种类缩减至40种,精简比例达70%。
捍卫国门安全不动摇
淮南海关全面履行海关职责,采取各项有效举措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门安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严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按照海关总署党委统一部署,贯彻落实淮南海关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从政治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科技领域、社会领域、对外工作领域等8个方面74个风险点,逐条查找风险,提出防范举措15项,明确责任人和落实时限,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坚决维护国门安全。淮南海关开展打击走私“国门利剑2019”联合专项行动,与市商务、生态环境、森林公安等部门联合,重点打击“洋垃圾”、粮食等农产品、象牙等濒危物种及涉枪涉毒走私。今年以来,淮南海关已对2家进口塑料粒子企业、1家进口锆矿砂企业开展实地核查,防范“影子商品”风险。办结稽查作业2起,查发率100%;立案侦办简单案件2起,案值2400万元。(记者 周玲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