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第三季) > 晚楚遗珠寿春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晚楚遗珠寿春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7/1 8:47: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水汤汤,楚山巍巍,世界的目光投向这片古楚大地。波谲云诡的历史风烟散去,留下一处令世人瞩目的春秋战国遗迹——寿春城。

寿春城,是楚国八百年历史终结的凄美之作。公元前241年,为强秦所迫,楚考列王东渐江淮,“徙都寿春,命曰郢”。皇皇郢都,气势恢宏,布局方整规矩,形制别具一格,其规模仅次于燕下都,时为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都会。

如此高墙深垒、固若金汤的都城,也未能扭转楚国日暮西山的颓势,18年后,在秦国的铁蹄横扫下,国破城毁,灰飞烟消。颓圮的城墙,檐头的瓦菲,镌刻着曾经的辉煌。

拂去历史的烟尘,寿春城遗址留给后人太多的谜底和困惑。透过这层神秘的面纱,人们探寻楚国城市发展的轨迹,比较战国时期中国南北方都城建制的异同,研究中国都城从周制向汉制转变的过程,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无与伦比。

秉持“考古先行”理念,寿春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历经30余年,不断有惊世发现,1986年发掘的柏家台大型楚国宫殿建筑基址,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楚金币、鄂君启节、大府铜牛等一大批珍贵文物的陆续出土,使寿春城遗址无愧于“地下博物馆”的美誉。

寿春城遗址,是泱泱楚国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寿县县委、县政府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持续加强对寿春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2001年6月,寿春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列入全国“十二五”期间150处、“十三五”时期152处重要大遗址。

2008年起,遵循《寿春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牢固树立“保护古城、建设新城、提升名城”的理念,十年内累计投资近百亿元,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外迁,带动古城内人口出城,大力整治遗址环境,促进遗址景观环境提升。2016年底,编制完成《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2017年12月2日,公布列入全国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规划中的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占地1413.79公顷,总体呈现寿春城核心展示区、寿州古城展示区、淝水湿地展示区等“一带三区五片多点”的宏大格局,力争到2021年,逐步建成集遗址保护、考古展示、科普宣传、滨水景观为一体的晚楚文化考古遗址公园。

目前,寿春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投资0.5亿元的游客次服务中心主体工程竣工,投资3.2亿元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暨寿春城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西圈蔡楚贵族墓群科学发掘,出土了“蔡侯产之用戈”等一批重要文物,正在推进寿州古城保护利用重点工程、汉墓展示、寿春城核心区展示等项目。

展望未来,建成后的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连新城区,北依八公山,合阜、德上高速、商杭高铁纵横外围,江淮运河穿越其间,寿春城这颗晚楚遗留的明珠,定会重焕光彩,辉耀华夏。(楚仁君)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