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清晨,塘西村党支部委员陈士红像往常一样,来到稻虾共育基地开始日常“巡查”。自从干上了党员扶贫项目责任岗,他的目标愈发明确:做强集体产业,超过隔壁的塘东村……
踏着脱贫攻坚的脚步,潘集区贺疃镇塘西村的共产党员把党旗立在村口,把双脚扎进土地,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在与塘东村的“较量”中,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塘西”看“塘东”——变化的秘诀是党员
一片美丽的莲藕塘,东边是全镇先进的塘东村,西边是铆足了劲的塘西村。
“曾经,这里是贺疃镇的软弱涣散村,村两委班子坐不到一个板凳上,各项工作都垫底,更甭说发展经济了。”塘东村党总支书记刘全坤感叹:那时的心劲有点散……
2015年,贺疃镇安排刘全坤来到村里,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强党组织建设。
“看着别的村都红红火火,大家伙儿不急么?”“村里发展了,自个儿有面子,媳妇都好找!”……刘全坤既是一瓶润滑剂,又是一瓶催化剂,他走完东家串西家,用尊重得到信任,在沟通中相互融合,党组织愈发团结。
一段时间之后,塘东村的党员干部打破了思想上的藩篱,两委班子畅所欲言,共谋发展。利用废塘复垦,塘东村恢复耕地上千亩;深挖2口精养塘,水面养鱼,塘沿种植苗木;村里闲置房屋出租……村里有钱了!
道路修好了,路灯亮化了,村民的心里也亮了!养老保险费用征收、水电费收缴、信访稳定,塘东村各项工作跃居全镇前列。
塘东村的点滴变化有目共睹,看在了塘西人的眼中,急在他们的心里……凭什么他们能行,俺们就不行?
塘西村是贺疃镇的贫困村,2017年5月,淮南矿业集团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入户光伏、医疗救助等精准帮扶。2018年,塘西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给村民办实事,实现真脱贫,离不了经济后盾。”村党支部书记胡艳坦言:有了钱才好办事,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为塘西村的“眼前事”!
“塘西”比“塘东”——劲头的背后是奉献
一塘之隔,不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自换届以来,塘西村两委班子始终憋着一股劲:不吃馒头争口气!
“今年仅剩的3户10名贫困户,可以顺利脱贫。但脱贫后的‘造血’才最重要!”扶贫工作队队长温福平把目标锁定了村集体经济,发挥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跳出一麦一稻,养殖业前景广阔!思路确定后,干什么?如何干?如何迈出第一步又是关键。
乍一看,有土地,有人,只要肯干,何愁不富?细思量,缺技术、缺人员、缺启动资金……2019年元旦刚过,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七嘴八舌的讨论,引起了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队的深思。
“党支部带头,党员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温福平和胡艳一合计,在项目资金未到位之前,自主筹集启动资金。
“这是启动资金,要亏先亏我们!”温福平1万元、胡艳1万元、陈士红1万元,包村干部黄号4千元,4个人把现金拍在了办公桌上,支部委员陈士红等3名党员组成攻坚小组,免费“打工”,并确定了发展养殖的党员项目负责制。
“他们还真是自个儿掏钱?能行么?”村民们睁大了眼睛……
“不要一分钱工资、不参与分红?图什么?”村民们满脸的不可思议……
2019年3月,身怀养殖经验的陈士红担纲主打,10亩泥鳅、105亩稻虾共育的项目启动,扛在肩上的只有责任!
淮南矿业集团生态农业公司免费提供稻种,扶贫工作队亮明态度:不光投入,更是全程参与,完全是奉献!
“党员为俺们塘西的老少爷们争气,服了!”村民们激动得涨红了脸!
“塘西”超“塘东”——角逐的目的是振兴
6月23日一大早,塘西村70多岁的老村长陈长文带着10多名老党员来到养殖基地,名为“参观”,实为“视察”。老村长背着双手,围着塘沿转了一圈又一圈,看着越长越大的泥鳅,连声赞好!
党支部搭台,党员唱戏,群众双手欢迎!陈士红和扶贫工作队员24小时值守在养殖基地,晒黑了、累瘦了,但看到贫困户和乡亲们来到基地打工,他们的眼睛更亮了!
在皖西大白鹅600平方米饲养大棚的一侧,党旗猎猎飘扬!第一批370只大白鹅快出栏了,第二批鹅苗也已经“满月”。胡艳满目欢喜:“从怀疑,到支持,大家伙的鼓励,便是最大的动力,我们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240万尾泥鳅正在茁壮成长,105亩稻田里也已经放入了虾苗,稻虾共育的规模初步显现,800多只皖西大白鹅发出欢快的叫声……
“党员+责任+奉献”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塘西村党支部挺在前、党员干部冲在前、群众齐参与的态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破除了集体与个人承包的差异。扶贫工作队队长温福平坦言:“精准扶贫的同时,我们要考虑长远,为乡村振兴增添后劲!”
“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30万元,明年的目标是50万元,我们不比塘东差!”扶贫专干陈诚悦的话充满了底气。对塘西村而言,若要乡村振兴,只有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发展更多产业,村里有钱了,才能改善居住环境、更好服务群众,让已经脱贫的群众不再返贫。
“以前,俺们只会羡慕‘塘东’,现在,让他们也看看‘塘西’的希望!”得知村里的变化,在淮北市务工的村民陈长合已经买好了返程的车票,他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改变家乡的面貌……(记者 柏松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