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更省钱了、孩子入学更容易了、自食其力脱贫了、家乡环境变美了、交通越来越便捷了……
近年来,谢家集区以百姓为中心,将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民生工程投入年年增加,民生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区委、区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增财力大幅向民生工程倾斜,从平常显而易见的道路修建、保障性住房、公园建设,到受益人切身体会的低保连年提标、城乡居民就业领域拓宽、社保覆盖范围扩大,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实施,描绘出了一幅斑斓多彩的民生画卷,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孙庙乡村民李勇告诉记者说:“以前我们去一趟城里,只能骑摩托车或者三轮车,时间长不说,还不安全,现在704路公交车开通了,一天十几班车,直接就可以到蔡家岗,很方便,很安全。”
数十条乡村公路的拓宽延伸,让居住在乡村的居民无论是耕作还是日常出行,都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偏远乡村更是通上了公交车。
立新街道新乐社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因为缺乏物业公司管理,过去的新乐社区路面坑洼不平、路灯坏了无人修理、散养的家禽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近两年,谢家集区对老旧小区路面、路灯逐一翻修,小区的路平了,路灯亮了、散养的家禽也不见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瑞安社区、樱桃园社区、新华社区等全区十余个社区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夏天难闻的气味没了,空气新鲜了,这是春林广场附近居民对近两年生活环境变化的最直观感受。
春林广场附近原本有一处废弃的工地,由于多年来有人在这里堆放杂物和垃圾,让这处废弃的工地成了一个大型的“垃圾场”,每到夏天的时候气味难闻,让人难以忍受。谢家集区精心规划,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如今,一座设施健全的停车场已坐落在这里,垃圾的问题解决了,顺带还解决了车辆停放问题,让附近的居民有了停车的地方。
过去的淮南依托煤炭经济,造成了一些煤堆场的出现,谢李路两旁就曾经是煤堆场林立。为改变谢李路环境状况,有关部门将煤堆推平了,可占地经营废品回收的人又来了,生活环境的降低,让谢李路附近的居民不胜其烦。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谢李路沿线的环境问题,谢家集区规划建设了谢李路小游园,一排排绿植站立于游园周边,守护着附近居民的健康。
近年来,谢家集区通过开展三清两化、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让全区6个乡镇、几十个村居的环境明显改善,原本乡村脏乱的环境不见了,家家都用上冲水厕所了,茶余饭后也有小游园休闲娱乐了。
新农合医疗保险全面覆盖,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乡村医疗室更是提供贴心的医疗保障,上门为签约病人量血压,做定期检查,指导病人规范用药,做老百姓身边的家庭医生。
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丰富了百姓的文娱生活。今年以来,全区1个文化馆和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正常免费开放,区文化馆开放151天,服务人次18800人,举办活动33次;图书馆累计开放天数151天,服务人次10085人,举办活动20次;6个乡镇文化站累计开放天数810天,服务人次13830人,举办活动81次。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112场,开展农村体育活动75场。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2019年,谢家集区计划教育支出21524万元,公共服务支出1096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7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009万元,农林水利事业支出211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944万元,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支出191万元。
在枯燥的数字背后,是谢家集区委、区政府坚定地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加快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不断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真实体现。
民生为重,这份厚重的民生答卷,记录的是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完成,悄然改变着百姓的生活,开启了幸福谢家集的新篇章。民生为本,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描绘出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通讯员 阮昊天 记者 苏强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