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近年来,市司法局获评“安徽省第五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取得2018年度省司法厅综合实绩考核第5名的佳绩;《淮南子》法治文化、普法、“老娘舅”调解、一村(社区)一律师、司法行政改革等多项业务全省领先;连续3年实现市委“双百分制”考核“双优秀”;推动2个定点扶贫村全部脱贫出列……
纲举则目张,魂在则本固。市司法局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纲”,牢牢把握党建为民这个“魂”,深度聚焦全市大局,大力发挥职能作用,讲政治、抓业务、促改革、强作风,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打造“四度”党建,筑牢党员“政治灵魂”
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市司法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打造“有高度、有强度、有温度、有广度”的“四度”党建,以党建促发展、以实干显担当。
实施学习培训、能力提升工程,在集中教育中汲取营养,提升党建工作高度。
市司法局举办两期长达13个半天的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培训班,党组成员深入二级机构、县区联系点、扶贫村上党课近10场次,以研促学、以赛促学、以做促学,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规范阵地建设、组织生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工作强度。
以各支部换届为契机,市司法局有计划地安排党务干部与其他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等岗位干警交流轮岗。出台律师行业党建“双培”方案等,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群众工作落到支部。
传递党建工作温度,开展“强化宗旨意识、司法为民服务”专项活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把服务宗旨践行到每一个角落。
“党建促创建、党员当先锋”,组织党员集体参加文明创建、革命传统教育,筑牢宗旨意识。定点扶贫,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市司法局在2018年度市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再次荣膺“好”的最高等次。
拓宽党建工作广度,聚焦作风转变、巡察整改、维护稳定、服务民生,建强法治建设大后方。
紧盯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领域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岗位,排查解决“推绕拖”“照搬硬套”等问题10余处。围绕市委巡察反馈4方面14个问题,开展“四风”问题大排查等,如期完成80项整改任务。
激活“红色细胞”,党建文化入脑入心
党建楼道、党建走廊、法治走廊、文明走廊……走进市司法局、淮南法治文化馆、市法律服务中心等处,记者感受到浓浓的党建氛围。
“办公条件再困难,我们也要尽量挤出专门的办公室,为每个党支部‘安家置业’。”市司法局负责同志介绍说,力争做到党建阵地功能齐全、规范适用,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
市司法局还制定党员活动日计划,“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实施方案等,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各自的党建联系点,种好“责任田”,指导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该局坚持培育公证律师党建工作示范点,在服务窗口设置党员示范岗,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窗口服务水平,中心专门设置了“党员示范岗”,安排党员律师值班,义务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今年截至5月31日,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2415件。
擦亮“担当”底色,法治淮南提档升级
今年一季度,市司法局完成了与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职责整合。“这次机构改革过程中,我们调整人员岗位率达86%,所有干部全部平稳定岗定员到位,机关20个科室(分局)基本实现了原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干部队伍的深度融合。”市司法局负责人介绍说。
以党员干部敬业担当为底色,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不断打造法治淮南建设升级版。
深化改革,服务大局。出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营商环境优化年、牵头环境问题整改督查等10多个重要方案,组建中小企业维权、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等5个专业化服务团队。
创新举措,法治惠民。依托“12348安徽法网”开设了400余个个性化“淘宝式”法律服务店铺,与5家法院合作成立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中心,为群众提供精准、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探索“枫桥经验”淮南化,2018年调解矛盾纠纷33190件,成功率99.4%;办理法援案件4427件,超额完成175件。
扫黑除恶,维护平安。创新推行线索排查“三长背书”制度,切实抓好法治宣传教育、重点人员管控、涉黑涉恶线索摸排等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部署到哪里,我们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市司法局负责同志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扎实做好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以党建引领法治淮南建设书写新篇章,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何婷婷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