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垃圾山”整治:美了环境,乐了群众!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垃圾山”整治:美了环境,乐了群众!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6/6 9:28:5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画面一】 25年的日积月累,180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堆积成山,占地面积约147.8亩,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露天堆放,臭气熏天……

【画面二】 “垃圾山”经过生态治理,脚下是连片柔软的绿草,鼻尖萦绕着清新的空气,远处还有绿树掩映下的凉亭,变身生态公园……

你很难在脑海中将这两幅画面合二为一吧?其实,这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场景,见证的是大通老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昨天和今天。

大通老生活垃圾填埋场启用于1984年,于2009年停用,共使用了25年。由于当时科学技术以及环保意识的局限性等历史原因,该生活垃圾填埋场没有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影响到周边群众生活。“以前,这里又脏又乱又差,夏天蝇虫到处乱飞,臭气熏天不能闻。”附近居民吴化省回忆说。

“垃圾山”问题是人民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也是揪心事。为还群众一个良好人居环境,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大通老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纳入资源型城市(淮南市)可持续发展工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项目总投资1亿元,采用水平防渗、柔性垂直防渗等技术封场治理,实施堆体整形、终场覆盖、填埋气体收集处理、雨水导排、渗滤液导排、生态恢复等系统工程,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我们选聘专业公司跟踪监测,目前地下水、渗滤液、填埋气体等各项环境指标完全符合国家要求。”市环卫处业务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经过综合治理,昔日的“垃圾山”美丽嬗变,成为可健身、可休闲、可观景的生态公园。附近居民张雪华告诉记者,“以前,人们都绕着走,不敢走;现在,治理好了,空气也好,环境也好,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来这锻炼。”

近年来,城乡垃圾乱排乱放、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现象多发,由此形成的垃圾山,在城市管理中被称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经过前期细致摸排,像大通老生活垃圾填埋场这样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市共有29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以来,我市吹响了全面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号角,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针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总量较大、布点分散,环境污染风险大、整治技术复杂和专业性强的实际,采取市场化运作,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根据不同堆放点位置、规模、有机物比重、水文地质条件及侧向和底部渗透等情况,严格按照《安徽省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技术指引(试行)》,评估污染程度、风险等级和开挖条件,一处一策确定整治技术方法。在整治过程中,全面建立全流程管理清单,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全程记录,做到整治全过程一点一档,一年度一档,确保安全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

“我们坚持一处一策整治29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采取搬迁处理的15个,原地规范整治的14个。目前,已整治完成28处,剩余1处即将完工,比省政府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多完成整治任务。”市城管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已经整治完成的28处“垃圾山”中,用于开发建设的3处,复耕的5处,土地还原的4处,实施绿化建成绿地、游园的16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真正让“垃圾山”整治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记者手记】:“垃圾山”问题,既是群众身边的“烦心事”,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难啃的“硬骨头”。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一处一策、生态修复,让“垃圾山”变身生态景观,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