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矿山“淘宝”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矿山“淘宝”记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5/10 8:43: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煤新集板集煤矿修旧利废侧记

修旧利废工作是如何在新集板集煤矿成为降本增效的“热门”举措的?

……

带着这个疑问,近日,记者实地探访该矿如何抓住修旧利废这一利润源,通过内外兼“修”,放大创效优势,从而起到降低矿井建设成本的效果。

回收复用,让废旧材料“活”起来

支护区车间内,记者看到几名操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根变形严重的锚杆通过人工预直、截断、拉直等工序,变形严重的锚杆变得顺直。交谈中,一操作工告诉记者,“我们一个月下来复新锚杆500余根,加工水沟篦子300余副,仅这两项一个月就可创效8至10万元。近三个月,我们单位均超额完成了矿上下达的任务指标,矿根据超额部分的20%给予了单位奖励,参与此项工作的职工也得到了相应的实惠。过去我们是‘被动接单’,现在变成了‘主动找单’,近期又新增了井下防护栏、支护铁料、锚注管等材料的修复加工,职工参与修旧利废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增强。”

当前矿井掘进工程迅速推进,矿车能否正常供应间接影响着掘进工程的整体进程。对此,运输区积极组织职工做好废旧矿车的修复和改装工作,通过对废旧矿车进行整形加工、焊接加固、更换零部件等办法,一季度共修复改装矿车74辆、修复旧电瓶172只,不仅确保了矿车供应满足掘进工程排矸需要,同时也降低了矿井物资采购成本,一季度创效达37万余元。

自主维修,让故障设备“动”起来

来到固定队车间内,该队负责人指着提升机上的冷却风机介绍道,前段时间这台冷却风机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按照矿上“能维修的不加工,能加工的不购置,能自修的不外委”的理念,职工们算了一笔账,就这样一台冷却风机如果委托修复费用至少在5万至7万元左右。为此,队里商量由自己来组织维修,通过组织队内技术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和技术攻关,确定了故障原因,并采取从原报废设备上拆解原配件、更换损坏配件等方法,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将冷却风机修复好了,总共花了不到3万元。最重要的一点,在此过程中,不仅是修复了设备,实现了降本提效,队里的年轻人还能从老师傅手中学到专业技能,这也是职工们获得的最大财富。

物尽其用,既抓“西瓜”又拣“芝麻”

探访中,记者了解到,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该矿充分利用报废、积压、闲置的设备、配件等物资,降低矿井建设投资,增强职工的节支降耗意识。

通防区利用拆除后的报废监测分站配件,完成对井下损坏的监测设备修复,节约了费用7万余元;供电队职工通过对废旧的矿灯充电架进行拆解后拼凑修复,2台矿灯充电架就可以节省设备费用3.3万元;自动化队职工通过拆旧件进行组装修复,确保了井下应急广播系统的正常使用,节约了费用1.5万余元;通防区将回收的废旧铁丝用于井下吊挂件的固定、机电办将修复加工后废旧皮带用于短接使用、运输区将使用后的钻头、道钉等进行打磨加工后重复使用、支护区将回收的道木加工成木刹、垫板等;矿井各个岗位处处都彰显着降本增效的举措,一样不落的都“变废为宝”。

考核激励,让创效意识“强”起来

“为有效传递成本压力,今年我们将修旧利废工作的任务指标分解到区队,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将月度修旧利废工作完成情况与区队当月工资绩效挂钩,明确奖励标准与范围,谁节约创效,谁得实惠,反之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一季度,矿上对基层区队兑现修旧利废奖励18000余元。”矿经营办主管经济师向记者介绍道。同时,他拿出了一本今年以来修旧利废工作开展情况的台账,里面详细标注了修旧利废的材料名称、型号、原值、领用单位、使用单位及地点等信息。一季度合计修旧利废211项,直接降低矿井建设成本421.06万元。

从这些数字背后我们不难看出修旧利废节约的是成本,增长的是效益。(记者 鲁松 通讯员 高峰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