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想方设法强产业 千方百计促增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想方设法强产业 千方百计促增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4/11 9:05: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谢家集区望峰岗镇陶圩村采访,断崖式的降温和密织的大雨,让人倍感春寒料峭,但步入村民应治兆的蔬菜大棚里,大棚里温暖宜人的环境、支架上硕果累累的西红柿,却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今年西红柿长势非常好,这一棚的收成应该在一万斤以上,加上今年市场行情也不错,一棚西红柿卖个两三万块钱还是可以的。”应治兆一边摘下几个发红的西红柿让记者品尝,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种西红柿已经快20年了,以前都是自己‘单打独斗’,现在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我们种植户开始联合到一起,以合作社的形式实行‘集团军’作战,西红柿种植规模、品种、资金和技术都有了一定保障,我相信我们的西红柿产业一定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陶圩村位于望峰岗镇西北,淮河南岸,辖王郢、陶圩、前台、后台四个自然村,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时令季节蔬菜和大棚反季节蔬菜为主,因距城区近、质量好,陶圩村蔬菜产品市场口碑一直很好,尤其是陶圩村的西红柿汁多肉甜,堪为佳品,具有一定市场竞销潜力。但由于历史原因,该村现种植户比较分散,导致种植规模、品种及资金、技术等受到局限,得不到系统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代,陶圩村为全市蔬菜供给做出过很大贡献。近年来,由于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和采煤沉陷的实际状况,村内原有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和闲置,蔬菜产业也是一蹶不振,全村经济收入低下,部分村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陶圩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陶圩村年平均气温18.6摄氏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加之我们地处‘合、淮、阜、蚌、六’两小时交通经济圈内,蔬菜产品当天即可抵达周边地区市场,因此我们发展优质蔬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将振兴乡村战略落于实处,在村支两委支持下,本村村民自发组织,于去年11月份成立了淮南市应台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基础,我们将以蔬菜规模种植为突破,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陶圩村产业发展规划,该村近期产业发展目标是通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蔬菜生产,提高种植户的组织化程度。”采访中,望峰岗镇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说:“目前,陶圩村正在积极筹划实施千亩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将以村入口、村公路东侧为起点,利用现有农业用地投建蔬菜种植大棚,依托示范种植、技术投入和合作社产销策略,逐步扩大规模至耿皇村地界约600亩,分期建设投入,前期以示范种植和常规品种种植为主。”

“因地制宜把优势农业产业规划好、龙头企业培育好、科学技术掌握好,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陶圩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以振兴乡村战略为指引,我们将根据陶圩村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做强优势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把我们陶圩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记者 苏强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