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潘集区贺疃镇立足于科学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在队伍上抓引导,在产业上抓特色,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齐上、共同振兴的道路。
素有“鸡鸣闻三县”的贺疃镇,是我省“五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茨淮新河穿过该镇,是潘集区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贺疃镇依托国家“三农”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规划“1234”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即形成一个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体现农业元素与自然、集镇发展两个有机融合,建设北部茨淮新河沿河休闲农业观光带、中片规模化现代养殖带、南部S25省道沿路经果林带“三带”,打造东片塘西村德荣生态有限公司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北片古路岗村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项目、南片秦万村采煤沉陷区“网箱养殖”项目和朱集村稻虾共育项目的“3+1”特色产业格局,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发展好,干部是关键。近年来,该镇围绕开拓镇村干部发展思路,先后组织镇党政班子、机关干部、种养殖大户、村“两委”干部参观考察盱眙稻虾养殖基地、霍邱稻虾养殖基地、亳州中药材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园区,引导镇村干部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动脑发力。同时,邀请农业专家、技术能手,为镇村干部和普通群众开展专题培训、现场教学,让基层干部充分了解农业政策、掌握发展技能,提高他们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群众兴农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该镇利用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和水面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全镇已延伸“稻虾共育”面积近万亩,亩均可增收4000元,“徽礼牌”无农药化肥残留的稻虾米通过权威认证,成功注册“贺疃香米虾”、“贺疃虾稻米”两个特色粮食品牌。与深圳阳光庄园集团合作,发展葡萄产业,千亩“阳光玫瑰”葡萄、“战神”西瓜、“月露”蜜瓜等品牌农产品崭露头角。加快推进占地500亩、投资6亿元德荣生态农业项目落地,大力发展“养殖企业+标准化养殖小区+农户”的生态发展模式,助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秦万村网箱养鱼、塘西村规模养猪、古路岗村特色养殖、杨园村稻虾共育四个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产业户发放扶持贷款,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发展产业无启动资金难题,与淮河银行合作推出“农龙贷”,群众可以随借随还,并合理下调贷款基础利率,让利于民。结合创森工程,筹资建设稻虾共育基地等规模农业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在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景观。支持贫困户通过自主发展、大户带动、贷资入股等途径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助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记者 柏 松 通讯员 李 锐 关 月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