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通区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鲜明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新时代组织工作必须答好的新考卷。2018年,大通区委组织部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在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重创新求突破等方面下功夫,努力答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新答卷。
突出政治建设,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
政治性是组织工作的第一属性。区委组织部门把讲政治体现到主责主业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坚持追根断源,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区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清单,强化督促检查,确保盘点销号。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先后印发了《年轻干部在重点岗位挂职锻炼制度》等20项制度文件。
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集中轮训、支部集中学习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区委组织部组织开展3期专题轮训班,实现副科级及以上党员干部全覆盖;全区累计举办17期集中轮训班,轮训党员干部5800人次。
严肃政治生活,绷紧纪律之“弦”。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全过程,创新实施“月审制”,乡镇党委对各村、社区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每月抽查审核。
强化督查指导,抓牢责任之“本”。制定了基层党建“三个清单”,健全完善基层党建督导工作制度,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谋划筹建全区党建工作指导站,创新成立了大通工业园非公党建指导站,实现全区各领域基层党建指导督查常态化。
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好用好管好中坚力量
为政之道,首在择人。区委组织部门坚决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拔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全面贯彻落实好干部“20字”标准,严格民主推荐、预审报告、任用票决、任前公示、全程纪实等制度,从源头上把好选人用人关,区本级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好”等次。
注重抓实年轻干部选育。建立全区年轻干部精准选拔培养信息库,先后选拔20名中青年干部赴环保、招商、脱贫攻坚等岗位挂职锻炼,其中35周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12名。
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建+发展”的综合考核模式,发挥考核对干部的激励鞭策作用。
注重强化干部教育监管。全年累计分层分类培训党员干部839人次,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帮助干部放下包袱、勇于作为。
着力夯实执政根基,提高基层党建质量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区委组织部门以高质量完成村和社区“两委”换届等工作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
高质量完成村和社区“两委”换届。试点开展选拔机关事业单位赴村任职工作,4名40周岁以下的优秀事业单位干部成功高票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换届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了59%。
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投入465万元完成13个村活动场所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将500余万元村、社区党组织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区、乡选拔51名优秀干部组建扶贫工作队,2018年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了8万元以上,较2017年增幅达60%。
打造基层党建亮点品牌。提升党性教育“红色专线”,增加专题片《乌金泪》《铁军精神永传承》《新四军诗词》等学习教材,建成大通区党性教育研讨交流中心,采取“跟班导学+现场导学”的模式,先后承接省内外各类培训百余期,受教育党员干部达1.6万人次。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家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打造完成上窑镇窑河村等特色党建工作区级示范点35个。
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蓄积人才资源新优势
国以才治,业以才兴。区委组织部门积极创优人才政策,为大通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
该区开展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摸底,共摸排出乡村企业22家、村级专业合作社5家,各类乡村企业家28人,17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名基层专业人才。推动省市“50·科技之星”等创新团队建设,安徽唐兴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入选省级创新团队。引导非公企业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联系,推动企业与高校项目战略合作。
打铁必须自身硬。开展“书香支部”建设,开办“周末党建课堂”,先后举办10期,培训人员460余人次,打造了组工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升级的“加油站”。(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