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淮河生态经济带上闪耀着那抹“军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河生态经济带上闪耀着那抹“军绿”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3/22 9:26: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9年前,茨淮新河大堤南岸长河落日,目之所及万亩荒滩;如今,凤台八一林牧场草长莺飞,建成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淮河生态经济带上闪耀着那抹“军绿”

3月19日,在凤台县茨淮新河八一林牧场,身穿清一色迷彩服的退伍兵们铲土填坑、挥锹培土,把百余棵杨树栽植到规划区域后,他们列队行进,置身36公里绿色长廊,个个神采飞扬。

在茨淮新河八一林牧场,18名退伍兵改造万亩荒滩的故事,曾经吸引全国媒体前来采访;近日,18条汉子创造“生态淮河”“美丽淮河”的奇迹再次引发人们关注。

时间回到19年前的2000年深秋,18名退伍兵为遏制茨淮新河凤台段水土流失,在衰草连天、一望无际的荒凉河畔,意气飞扬,军歌嘹亮,开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18条汉子披星戴月,餐风饮露,4个月挖出40万个树穴,栽下9580亩杨树和300亩果树,林间套种500亩牧草。万亩荒滩变身葱郁林地,八一林牧场焕发出盎然生机。

“2005年,我们分析林牧场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在已建成万亩林地的基础上,决定发展生态旅游。”老兵胡冠才说,大家齐心协力,二次创业,经过几年努力,以八一林牧场为基础建设的“凤台县淮上明珠风景区”成立。

“八一林牧场现在已经成为淮南市一道特别的风景。”老兵刘坤说,每逢节假日,小朋友和家长们的欢声笑语,就会从四面八方传来。建设木屋休闲别墅、蔬果采摘、水上乐园、农家乐旅游、知青文化园等旅游项目,完善景区生态路面,建成生态环保公厕,制作景区全景图、导览图,景点指示牌,增设手机充电站,新建购物中心……八一林牧场的新鲜项目层出不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9年,安徽省“森林旅游人家”、“国家水利风景区”挂牌;2010年,“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点”建立;2011年,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获批,并于2016年通过中期评估……八一林牧场的荣誉接踵而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19年过去了,当初的18名退伍兵迎来一个个新同事、新朋友,发展到今天已有42名在场职工。

“18名老兵勇挑重担、筑梦荒滩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新兵学习!”2007年退伍到八一林牧场工作的刘兵说。

“我是2008年退伍的,汲取18名老兵的精神营养,我们新兵要不忘初心、前赴后继,续写八一林牧场的豪情壮歌!”1984年出生的王琦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大区域发展战略先后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

2019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对接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平台。

“生态治理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党的号召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八一林牧场的退伍兵们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茨淮新河岸,生态文章,越做越精彩!八一林牧场42条汉子的未来不是梦!(记者 张昌涛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