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睛之笔”
大通区是淮南煤矿的发源地,曾面临资源枯竭、涅槃新生的考题。近年来,该区坚定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宜居宜业宜游基地,闯出了转型发展新路径,开辟了“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建设新境界。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年。该区真抓实干,奋力拼搏,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8%;完成财政收入5.92亿元,同比增长7.8%,交出了一份提神振气的成绩单。
关键词:经济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见证】 为企业争取资金5100万元,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限上商贸企业4家、民营企业316家、个体工商户1039家;富华服饰成功入选国家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示范企业;赛力威机电、步瑞吉制衣等2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区共拥有“专精特新”企业9家,乐森黑马成为“专精特新”挂牌上市企业,区属企业获得工业精品、技术中心等名号达10余个。
【方略】 民营经济是振兴大通的主力军。该区大力实施“民营富区”战略,共有民营企业3431家、个体经营户7255户,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9.13亿元,占GDP比重为46.67%,民营经济产生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40%左右。
事非亲历不知难。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该区坚定不移抓招商、抓项目、优环境,推动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引来源头活水。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坚持领导带头,共洽谈项目86个,签约项目27个,已有5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引进内资35.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0%;省外亿元项目到位资金2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4%。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深化“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精心谋划总投资规模达500亿元的区级项目库,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服饰加工、健康养老等产业。预计全年完成区属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22个省“861”项目推进有序,完成投资18.6亿元。
优化环境,擦亮发展金字招牌。深化“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推进“四送一服”双百工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60个,帮助企业争取资金5100万元;优化完善政府权责清单,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制度,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
提升园区,打造开放发展平台。聚焦打造百亿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投入5700余万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500套公租房建成投用,6.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关键词: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见证】 淮南快递物流园项目1、2、3号仓全部建成投用,日分拣快递超过10万件、进出货物流量约5000吨,预计2018年综合产值达2亿元。中国邮政电商仓储配送中心项目一期2号厂房已投入使用,淮南港洛河作业区项目稳步推进。
【方略】 经济发展,质量取胜。该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
工业经济转型提质提效。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技改投资21.3亿元。全年新增区属规模以上企业7家,58家战新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6亿元,同比增长20%。
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0.36万吨。新流转土地5300亩,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标准化示范园区1家、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4个。
第三产业加速集聚发展。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家、民营企业316家、个体工商户1039家。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85万美元,同比增长15%;新增外贸出口实绩企业4家。
深化供给侧改革增活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完成创立煤机、天正电器、鹏辉工贸等6家企业闲置厂房“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产1.8亿元、闲置厂房4.8万平方米。支持富华服饰、乐森黑马、唐兴机械等优质骨干企业扩能增产;摸排睿通服饰、亚华医药等拟升规企业10家,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围绕打造百亿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重点引进智能装备、液压机械、电子电器等加工制造特色产业,高低压配电装置、智能机械涂装等6个项目入驻园区,预计全年园区实现总产值20亿元、税收超过6000万元。
关键词:民生保障有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见证】 全区13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5个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大通区顺利通过“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创建国家级核查。
【方略】 民生为本。大通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567元、14992元,同比增长8.2%、9%。全年民生支出4.3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5.5%;年度涉区27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累计拨付资金1.7亿元,群众拥有实打实的获得感。
看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8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4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4%。
看保障,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参合分别为5.43万人、3.48万人、8.73万人;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全面提标,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424.9万元。
看脱贫,建成特色种养殖、光伏、旅游、电商等产业扶贫帮扶项目9个、电子商务服务站5个。为80户贫困户申办小额信贷385万元,实现贫困人口各类就业143人。
……
开局之年话发展,涌动着发展的力量、温暖的力量!“产城一体 青山绿水”新大通释放活力、绽放新姿!(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