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建设永幸河 造福淮河儿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建设永幸河 造福淮河儿女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17 9:10: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凤台县永幸河灌区建成4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是创造奇迹的40年,是勇攀高峰的40年。40年前,凤台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开挖出一条长43公里的永幸河;40年来,永幸河彻底改变了灌区的水患历史,一举让凤台成为“淮上明珠”;40年,永幸河见证了凤台县由穷到富的历程;40年,永幸河承载着每一次丰收和喜悦;40年,永幸河成就了凤台崛起路上的每一个跨越和辉煌。

永幸河是凤台县境内的一条中型人工河道,以排涝为主,兼有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工程。永幸河上游河线始于阚疃集茨淮新河河口,自西北向东南纵跨凤台全境,至凤台县城北一公里处入淮河。

数千年来,地处淮北平原南缘、淮河中游的凤台县,地势低洼,水系支流众多。由于淮水泛滥,内涝频繁,人民饱受水患之苦。1976年冬,县委、县政府动员10万劳动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投入到开挖永幸河的战斗。到1978年10月,开挖河道43公里,兴建近二十座大、中型桥、闸、涵,完成了骨干配套工程,永幸河灌区工程基本框架已经建成,当年就发挥了效益。

永幸河灌区面积600平方公里,占凤台县总面积的70%,流域内总人口42万,乡镇13个,国家大型煤电企业7个。经过40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永幸河灌区形成了“北水南济、南水北调、排灌自如”的水利网络,拥有一级排灌站14座,总装机容量22964kw,灌溉最大提水能力100.1m3/s,最大抽排能力203.71m3/s,二级灌溉站631处,总装机容量3.2万kw,各类涵闸控制工程105处,是一个工程配套完善、管理标准化、调度信息化的大型提水灌区。

永幸河灌区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条件。首先是农田灌溉。灌区建成之前,水稻种植面积仅为4.5万亩,现在已发展到45万亩,相当于建成前的10倍。遇到干旱季节,灌区骨干工程每天可提水700万立方米,不仅保证了55万亩耕地农业生产用水需求,而且为城镇居民饮水和生态用水提供了保障。永幸河每年向灌区供水3亿多立方米,40年来为灌区创造了8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仅此一项,就相当于灌区建设全部投资的50多倍。

其次是防洪排涝。凤台是易涝易旱地区,地势岗洼结合,素有“锅底子、水口袋”之称,防洪排涝任务艰巨。经过建设与发展,灌区排灌调度控制自如,做到了截岗抢排高水不入洼。灌区工程还成功抗击了1991年、1998年、2003年、2007年等洪涝灾害,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是生态绿化。鸟瞰永幸河灌区,条条银线,道道水渠,五彩田野,生机盎然。两旁耸立着一排排、一行行高大挺拔的树木;贯通主河道的大中沟如“井”似“网”,把平原分割成排列有序的方块田,每条沟、渠、路都挺立着茂盛的树木,成材树60万棵,风景树多达5万棵。

40年来,永幸河灌区以其农田灌溉、防洪排涝、城镇供排水、生态绿化等综合效益的持续发挥,为凤台县经济的发展提供着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为农业的稳步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78年,灌区内粮食亩产量由不足200公斤,现已增加到910公斤,其中高产农田亩产已超过1000公斤;1978年,灌区农民人均收入仅46元,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13元。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自1991年开始,灌区在全国率先进行数字水利系统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2000万元,建成了一个调度中心、一个分中心和21个检测点。2016年5月新建了一个数据处理调度指挥中心,技改了12个远程监测点,并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联网。该系统共有四大功能(通信、遥测、视频、遥控),置身主控机房,灌区各控制工程水位、泵站开机、闸位、实时水雨情一览无余,可随时调整灌区每个泵站的供排水量。如灌区最边远的港沟翻水站,距灌区数据处理调度指挥中心41公里,站区内的降水量、闸上闸下的水位、闸门启闭情况、机泵运行情况等数据通过光缆实时传输至指挥调度中心。中心调度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查询该站的即时数据,系统监控软件升级,并完成测试,汛期已全面投入使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近以来,县财政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永幸河枢纽段数公里实施了疏浚、添绿、置景、护坡等改造工程,全力打造永幸河生态景观带。如今的永幸河美不胜收,形成了碧水穿流,翠绿映衬,水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更加凸显出胜似江南水乡“山似眉峰聚、水似秋波横”的灵气。

展望未来,凤台水利人将继续继承和发扬先辈优秀的治水传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永幸河灌区建设和管理新局面。(高俊健)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