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从便条到智能手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从便条到智能手机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2/13 1:46: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小学时,父母工作忙,我的脖子上总是挂着家门钥匙自己上下学。父母上班后,常常会在饭桌上留一张纸条,嘱咐一些注意事项。渐渐地,我长大了。一天,爸爸下班回家,一进门就把一个东西小心翼翼地摆在了写字台上。我走过去一瞧,嘿,一部电话机!洁白的外壳泛着微光,纽扣似的按键圆润光滑。爸爸兴奋地说:“明天电信部门的人来装线,以后我们在单位,就可以随时往家里打电话了!”我高兴极了,抚摸着崭新的电话机,觉得它是那么精致!

与此同时,家里有了一部BP机,也就半个巴掌大小。黑色的外壳泛着金属的光泽,上面镶嵌着黑色三角按钮和长方形的显示屏,小巧的外形让人爱不释手。有了BP机,有急事就不用像热锅上的蚂蚁干等着父母打来电话,通过BP机留言,很快就能跟他们联系。

1999年,17岁的我读大学。那时学校门口有三个并排的插卡公用电话机。离家的孩子都想和爸妈通话,于是仅有的三部公用电话就成了“抢手货”,一到晚上,打电话的队伍能一直排到礼堂门口。就这样,一年四季,无论风霜雨雪,这“长龙”里总能看到我的身影。

2000年寒假,爸妈给我买了一个“小灵通”,从此告别了排队打电话的日子。不过当时的通信信号实在不敢恭维。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不得不在宿舍走廊乃至校园里来回走动,或蹲坐或侧身或微踮脚尖,努力寻找信号最优的通话位置,每次通话下来,都腰酸背痛,仿佛刚刚跑完800米……

2003年,工作了,我有了第一部自己的手机,是三星翻盖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小的屏幕,显示着时间和日期。打开盖子,里面的屏保是一个漂亮的水族缸,美丽的热带鱼快乐的游来游去。我抚摸着新手机,别提有多高兴了,连睡觉都放在枕边。有了手机,无论我身在何处,亲朋好友都能第一时间和我联系,真是太便捷了。那些天,我时不时就要摸摸口袋里的手机,或者把它拿出来看看有没有新的短信、电话。

再后来,有了智能手机,手机的键盘从九宫格到全键盘,再到现在的纯触屏,通信方式也从电话、短信发展到QQ、微信语音视频。现在的手机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通话工具。出门在外,我们可以不用携带沉重的钱包就轻松实现手机付费、公交刷卡、影视娱乐、上网学习等功能。现在的我不仅可以和亲朋好友随时随地沟通,给孩子也配上了智能手机,这不,有了智能手机的支持,11岁的儿子能在我的“遥控”下自己出门活动了。

时间过得真是快啊!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坐在窗前焦急等待着爸妈电话的女孩儿,那个淹没在电话“长龙”中探头探脑的少女又浮现在眼前……拿出手机,翻拍下儿时照片,让朋友圈定格下最美好的回忆!(彭园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