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25 9:21: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秋蝉,也称为寒蝉,古代文人为此写过不少悲怆的诗句,我不太懂诗,只知道秋风骤起,天气就变得凉爽了。我小的时候,母亲在立秋前后会买上一点秋果让我们“咬秋”,这秋果有金黄色的甜李,有咧嘴笑的红玛瑙石榴,有青红相间的枣子,还有棕红色的板栗。母亲买秋果不是每样都一起买,有时会买一到两样,她买了以后每天限制着我弟兄三个不能多吃,但这些东西沾着秋天的芬芳太好吃了,板栗的吃法本来是炒熟吃或剥去皮壳和公鸡在一起烧菜吃的,我们哪能等待了,偷偷地拿上几粒用嘴咬开皮、壳就开始生吃了。为此母亲想了一个防止偷嘴的办法,把一些秋果用竹篮子吊在房梁上,她以为这样我们小孩子就够不到了,哪知美食当前,我们竟也能想办法把东西弄下来。
我家房子的东南角长着一棵白果树,秋天正是结果实的时候,那棵碗口粗的树干枝杈是斜向下蓬散着长的,上面垂挂着许多绿黄色的白果,家里买的白果都是经过加工除去表皮的,所以见到都是那种白胖胖的果实。我们自己采摘后去皮也很简单,把带皮的白果放袋子里捂上一天,然后放在洗衣板上一搓皮就掉了。这表皮粘粘的有股酸臭味,新搓去皮的白果在风口晾上几天就可以放灶上炒着吃了,刚炒好的白果散发着清香的气息,剥了壳吃着内里的绿色果肉有一些苦涩味。母亲说:“秋天的秋果不完全都是甜美的,有的还有点苦味,我们要懂得秋天,有时更要懂得化苦为甜。”
我当时对母亲的话还不能领会,只看着母亲到了秋天家务活忙得更多了。她把家里放置的棉衣棉裤一件件拿出来,拆开来把棉花弄鲜活了再重新缝起来。我们小孩子身体长得快,棉衣棉裤头年冬天还穿着合适,来年再穿就小就短了,母亲买来同色的布头哪处该拼接的就拼接。她把棉花弄鲜活的工具是用自己做的“小篾拱子”,这“小篾拱子”是用细竹竿或竹篾片弯成的,上面带紧的是一根尼龙线。母亲把棉花撕成一块块的,就不停手指拉动“小篾拱子”的线弹起棉花了。她手工弹过的棉花比天空上的白云还轻柔,我们冬天穿着翻新的棉衣棉裤特别暖和,一点也不觉得日子清苦。
我在秋季来临前便抓紧逮一些蟋蟀留中秋节与小伙伴比试,看谁的蟋蟀斗架厉害以此赢得月饼。蟋蟀在入秋后一段时间仍像在夏天一样叫得欢,野地间、栽种辣椒茄子的庄稼地里不时有蟋蟀叫声传来,声音忽悠长忽短促,时轻缓时响亮,交织糅合的妙音让人无由地会生发一种想拥抱自然的感觉。
我们当年多么神气啊,腰间别个装蟋蟀的细竹筒,手里拎只小水桶,不上课时就在野外疯逮蟋蟀。秋天的蟋蟀一般过了白露再逮就不怎么爱斗架了,据说蟋蟀喝了露水牙齿就发酸了。我在秋天里曾养过几只蟋蟀,先在瓷缸里养的,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白天有太阳时我总是端出瓷缸,闪开缸盖留出缝隙让它们晒晒太阳。后来我又在瓷缸里放点棉花给它们当“被子”,用来取暖。蟋蟀真的也会老的,到了深秋蟋蟀的色泽就开始变浅了,有的长须甚至大腿都可能自动脱落掉,看着“独大腿”的蟋蟀在瓷缸里“嘀嘀嘀”的鸣叫,我的心间难免会有着几分惆怅的感觉。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中的语句,短短几句,用蟋蟀的避寒迁徙就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季节的变化过程。其中没有一个“寒”字,但我却感受到了天气一天天在变冷。我多少年没有再逮蟋蟀了,如今已踏入人生秋季的我,今年秋天的早晨去楼下报箱去拿订的报刊时,忽然又听见有蟋蟀声响起,声音好像就在耳边一般。我不由得循着这亲切的妙音到了楼的负一层位置,一只蟋蟀躲在门后正震动着羽翼在鸣叫着。我当时心头忽生一股暖流,由此便到了小时候的秋天,想起了母亲秋天曾说过的值得一生回味的那句话。

韩国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