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难忘那年中秋节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难忘那年中秋节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21 9:21: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崇尚简单的我,是不太喜欢传统节日的。因为,我总觉得那些节日规矩太多,比较繁琐。但唯独对中秋节,我一直存着特殊感情。这源自我八岁那年的中秋节。
那年夏种时,父亲耙秧田,不小心踩在耙齿上,脚心被扎破了。当时医疗条件差,家里也穷,农活又正忙,父亲便草草地清洗了伤口,用破布包扎了一下,就穿上胶鞋继续干活了。可没想到,破伤风病菌已在父亲体内滋生。入秋后的一天,潜伏在父亲体内的破伤风病菌,像刚登陆的台风一样发威了。那个可怕的场景,我至今还记得:中午吃饭时,父亲说嘴有些不听使唤。没过一会,父亲就牙关紧咬,全身抽搐,昏倒在地。送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破伤风病发作,并当即下了病危通知书。
好在,父亲的骨子里是藏着坚强的。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命暂时保住了,父亲却陷入昏迷。后来,医生又先后下过两次病危通知。但不知是父亲固有的坚强在与病魔的拉锯战中占了上风,还是上天眷顾我们,每次的险情,父亲都有惊无险地闯过了。但父亲仍旧昏迷。
那时,小弟才两岁,家里还有一摊子事,母亲不能一直在医院照看父亲,就只能让刚成年的大哥和未成年的二哥在医院里陪护;八岁的我,则充当着“信使”,家里医院两头跑,传递着消息。
我家离市区10多公里,还隔着淮河,沿途还有多处沟塘。这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是充满危险的。但母亲顾不了那么多,她只能反复叮嘱我,路上别玩水,千万别跟陌生人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每天早饭后,我就独自从家里出发,穿田埂,走大路,坐渡船,一路步行到医院;下午再原路返回。虽然正值秋熟,水塘里莲蓬正饱满,菱角正肥美,但我牢记母亲的叮咛,从没靠近水塘半步。
一晃,中秋节到了,父亲住院也将近一个月。本就贫穷的家,早已债台高筑。中秋节前一天,我从医院回到家时,又看见母亲抱着弟弟坐在屋里默默地流泪。我知道,母亲在为父亲的病焦急,也为中秋节一家不能团聚而伤感。
为了宽慰母亲,我赶紧报告父亲的病情:“娘,我爸今天能睁开眼了,他还拉了拉我的手呢。”母亲当即抹掉泪,急切地问:“他睁开眼了?你们和他讲话了么?”我说:“他只拉了拉我的手,还不能讲话。”
这消息,让母亲很激动。她将弟弟放在地上,站起身,对我说:“你带弟弟玩去吧,我来烙几个糖馍,明天去医院大家一起过节。”
不一会,炒芝麻的香味就像长了钩子似的,把屋外玩耍的我勾进了锅屋。母亲见我进来,说:“带弟弟玩去吧。今年就收这一小把芝麻,也没多少糖,只够烙几个糖馍,晚上就不给你吃了,明天带到医院和哥哥一起吃。”我懂事地带着弟弟出了锅屋。
第二天上午,母亲把糖馍放进一个小竹篮里。我看了看,一共四个。母亲抱着弟弟,我挎着盛着糖馍的篮子,跟在后面。
到医院的时候,父亲刚输完液。他仍然不能说话,但眼睛已经不再紧闭。母亲握住父亲的手,不停地和他说话。
午饭时,母亲将糖馍拿出来,分给我们每人一块。她拿着剩下的一块,用手掐下一点点,放进父亲嘴里。没想到,好久没有自主进食的父亲,竟然咀嚼起来。
母亲惊喜地叫我们:“快看,你爸能吃东西了。”我们凑过去一看,父亲的嘴正在蠕动。母亲又掐一小块糖馍放到父亲的嘴里,父亲又吃了起来。
母亲的惊叫引来了医生。医生也惊喜。从那天以后,父亲先是手脚能动了,然后是能说话了,再然后就能下床走动了。八月底,父亲就康复出院了。
我一直觉得,是中秋团圆的力量,助父亲创造了奇迹。所以,那个中秋节,我永远难忘。
武 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