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庙李中心村,幸福味道满满的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庙李中心村,幸福味道满满的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11 5:19:1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环境整治景变美 文化入村民欢乐
庙李中心村,幸福味道满满的

整齐的房屋排列有序,平坦洁净的街巷树木林立,农家院内干净利落。村内,游园广场点缀其间;村外,片片苗圃风景如画……在凤台县桂集镇颜王社区庙李中心村,美丽乡村的梦想已真实地走进了村民的生活。

环境整治 美了乡村

颜王社区庙李中心村位于桂集镇东部,永幸河北岸,南邻勇敢村、北邻园艺社区、东邻凤凰镇高山社区、西邻大王村,水泥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灌溉自如,旱涝保收,境内有凤蒙公路、阜淮铁路、凤台电厂。

初秋时节,走进庙李,良好的环境心旷神怡,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桂集镇为庙李中心村量身定做了文化建设方案,要求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一应俱全。过去残旧的墙面,如今变成了整齐干净的文化城,新修的水泥路也通到了家门口,孩子们在水泥路上开心地玩。“以前哪里敢想,晚上还能出来散步啊!多少年了,出一次门,不是一身灰,就是一身泥,如今,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梦想照进现实了,庙李村改变了原来老旧脏乱面貌,如今处处景观怡人。而太阳能路灯的安装,更是让村民大呼有了城市的感觉。“哎哟喂,小日子越来越好过哟,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吃完晚饭散步了。”宽敞平整的硬化道路,树木丛生,绿意盎然。

据了解,在庙李中心村美丽乡村打造中,村里升级改造民居、村道,建起村民活动广场、停车场以及新增小游园、村史馆、百米文化长廊、围墙美化等项目及便民服务设施。如:道路工程项目,主干道“白+黑”改造提升长780米,次干道及入户道路改建项目长3049米。水塘整治清淤21075立方米,生态护坡948平方米。供水工程配套供水管网长3610米。污水处理装配三格化粪池2座,配套管网长1800米。改厕工程107户,公厕2座。文化健身广场1800平方米,安装路灯50盏。绿化栽植乔木620棵,灌木363株,葱兰457平方米等。不仅是通组公路、太阳能路灯,街道上、公园内,宣传爱国诚信、健康卫生等内容的文化墙随处可见,宣传形式直观形象、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上的日常生活。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道能够扩宽,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村民在政府的引导下,整理闲置土地,自愿出让自家庭院、种植地,扩宽村道,建设广场、停车场等。”常亚福便是其中一个。原本属于自家庭院的土地如今改造成村道,他没有觉得自己吃亏。“扩宽村道是村庄整体改造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改变村容村貌,最终受益的也是我们村民自己,我当然要支持了……”常亚福说。

除了出让自家土地,村民们还积极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例如环境卫生整治。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村中家家户户都派代表参与清扫垃圾,大家的干劲很足。

产业发展 富了农家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走进颜王社区庙李中心村,映入眼帘的不仅是因地制宜建设的村庄,还有那正在地里的时令蔬菜。村民指着这些田说:“那里孕育着庙李中心村村民的致富希望。”

56岁的桂传茂每天都到自家的田看看。他说种植时令蔬菜,早市卖的价格高些,一年收入也不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中心村建设,产业是基础,富民是核心,必须以产业发展升级支撑美好乡村建设。”

“一方有活力的经济,才能创造一个有活力的乡村。” 桂集镇立足传统资源优势,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改造,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优势主导产业,使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

产业发展起来了,得实惠的是当地群众,人们为之喜上心头。

民风好了 聚了民心

华灯初上,庙李中心村广场热闹非凡。村民聚集,锻炼身体,闲聊家常。“以前吃过晚饭后,我们都是窝在家里看电视、聊天,自从建起了文化广场,我们每天晚上都出来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庙李中心村桂传茂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修建文化广场和乡村舞台本身就是为老百姓服务,让农闲时节的老百姓有地方去、有事情做,在自娱自乐中营造和谐欢快的乡村风气。

像庙李中心村这样,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人还是那些人。不同的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村里的民风也明显改善了。

干净整洁的村庄里,富起来的农民更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们农忙之后的好去处。村里的农家书屋,村里派专人管理并每日定时开放。村里还不定时举行一些比赛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中心村建设,不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秀。现在,村里打麻将的少了,忙时大家抓生产,人均收入近万元;闲时大家在广场上健身、聊天,处处传递着正能量。”庙李中心村委会负责人说。

农村美不美,一看环境,二看民风。培育良好民风,道德风尚是核心,文明习惯是基础,文化活动是载体。为全面提升村民素质,将村中旧院墙粉刷一新,建文化墙,写文明标语,绘“二十四孝”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为加快推进中心村规划建设,重点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配套。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这是庙李村民的共同感受。如今,行走在中心村,变美变靓的村庄留住了人们羡慕的目光,珍藏着村民幸福的笑容。(记者 罗静 李严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