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两代人的求学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两代人的求学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21 1:12:3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家在市重点中学附近,每年六月都能感受到高考的气氛。今年高考前一晚,我来到中学门口散步,考场已经布置好了,鲜红的横幅也拉起来了。吸引我注意的是,旁边还停了一辆供电局的应急救援工程车,车身上贴着大红标语:祝莘莘学子金榜题名!学校围墙外还搭好了凉棚。目睹此景,我由衷感叹市政府的高考服务保障工作做得细致到位,由衷羡慕今天的孩子们真是太幸福了!我不由回忆起那些年,我家两代人艰苦曲折的求学路……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正在地里干活的父亲一下子跳了起来!虽然当时他已二十七岁,并辍学多年,但他坚持自学,文化课还是很扎实。但跃跃欲试的父亲很快就被浇了一头冷水,因为参加高考,每科要交五角钱的考试费。五角钱,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父亲左思右想、辗转反侧,咬咬牙放弃了。高考结束后,同村几个家境较好的年轻人参加完考试回村,父亲向他们打听考题,一问,竟然都会做!父亲决定来年无论如何都要试一下。不想第二年高考政策有了变化,对考生有年龄上的限制,父亲只能惆怅不已。

岁月流逝没有冲淡刻骨铭心的记忆,哥哥、姐姐和我出生之后,父亲把他当年未圆的大学梦寄托在我们身上。

我小的时候,家境仍然十分贫寒,一个月吃不上一两次油。即便这样,父亲仍坚持让我们几个孩子全都上学。有邻居不解:“干嘛让孩子都上学?地谁种?”父亲说:“我种。”邻居说:“那多累人?”父亲说:“累也只累一时,把他们都供出来就不累了。咱们这里为什么穷?就是因为没文化、没知识、没见过世面!无知造成贫穷,贫穷又导致人们无能为力走出去,恶性循环,祖祖辈辈只能待在这里,没有盼头。现在有上学的机会,怎么能耽误孩子呢?”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把自家的“野小子”、“疯丫头”赶进了学堂。

学校离村子有十几里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夏天,烈日吐火;冬天,冰天雪地……我和小伙伴们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走过了六个寒暑。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中午不回家,早晨离家时带好中午的饭。父母绞尽脑汁想给我们做点好吃的,无奈家里实在太穷,我几乎顿顿吃山芋馍、玉米馍,最艰苦的时候吃山芋干子,一丁点油水都没有。即便这样,我也咬住牙关挺过来了。

随着社会进步,随着家乡腾飞,我们村、我们家的光景渐渐好转。我上初中时,村子里修通了到县城的水泥路,家家用上了电视机、电灯,条件好点的还有电冰箱。上高中时,“村村通”已实现,家家换了燃气灶,村里修建了公共厕所。托“村村通”的福,从村口就能坐上到县城、到市区的公共汽车,非常方便。

虽然家里的条件改善了不少,但是,我在县城念高中时,生活上还是很清苦。父母每个月给我80元生活费,每一分钱都得计算着花。我从家里背米和咸菜到学校,用学校伙房的蒸锅蒸饭吃。为了省下交通费,常常三四个月才回家一趟。省下来的钱,买书、买复习资料,每个周末都去新华书店,就这样度过了三年清贫却美好的时光。

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和父亲在地里干活。有个同学骑车来通知我:“你考上了!”父亲一听,欢喜得把手里的东西一下子扔掉了,当即带我去学校……多少年过去,我仍然记得父亲那天的笑容。

今天,我和哥哥、姐姐都在城市工作、定居,随着社会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希望今天的孩子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童喜)

(本网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