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四十年,花鼓灯的歌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四十年,花鼓灯的歌唱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15 1:07:1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978年之前,我在老家的架河公社苏涂大队的向阳生产队(原名老郢生产队)务农,也是广大农民盼望打破“一大二公”“大呼隆”尽快走出贫困解决温饱的关键年。而今改革开放时过四十年,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穷公社、穷大队、穷生产队已是旧貌换新颜。在那大公社、大大队、大集体的年代里,花鼓灯老艺人这样唱过:“看架河有点荒凉,来架河心闷惆怅。常年都吃回销粮,这种‘好景’不会长”。也有形容大集体生产队、农活队长一人操心的段子:“安排生产靠队长,下地干活等队长,遇到困难找队长,牲畜下田喊队长,收不到粮食怨队长”。社员出工不出力,往往“头遍哨子才吃饭,二遍哨子伸头看,三遍哨子才出门,到田已是十点半”,哪有效率。

1978年三中全会如春雷炸响华夏大地,更炸响我的老家向阳队。不到一年的功夫,全面包产到了户,实行“大包干”时他们这样唱:“三中全会指出路,一脚踢开穷过渡,大包干来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粮食产量成倍翻,交足国家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在农民吃饱饭,一举解决温饱问题时,他们这样唱:“庄稼人庄稼汉,秫秫粑粑红芋饭。菜糊糊豆杂面,入冬只吃两顿饭,改革开放猛一变,白面馒头大米饭。豆腐粉丝家常菜,鸡肉鱼蛋荤不断”。

历史对照新时代时,他们这样唱:“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代一代往下传,三皇五帝夏商周,唐宋元明无变迁。共产党领导把身翻,锄头变成方向盘,犁耙种收机械化,使用化肥更方便,品种全部优良化,一年收成顶几年,乡巴佬洗净泥腿子,彻底摆脱土老冤。”

农村幢幢高楼平地起时,他们这样唱:“扒草房盖瓦房,拆去瓦房盖平房,平房上面竖楼房,四十年三变样,四室两厅大阳台,中西结合真漂亮,改革开放就是好,好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强”“新中国新农村,歌声笑声欢呼声,如今种地不交税,另外还有补助费,天大的好事哪里来,共产党开创的新精神,开放成果同享受,平等合理意义深,以人为本是根基。事事处处都为民”。

在新时期的今天,他们这样唱:“十九大来领航,建设社会主义新思想。又实行改革大开放,实事求是闯新路,顺形势抓机遇,四十年来大变样,习主席视察到安徽,又指明了新方向,允许土地搞流转,说到百姓心坎上,全国上下齐努力,大协作再创新辉煌。”“新气象新时期,到处玩起花鼓灯,凤颖淮蚌各市县,彩灯照的天地明,沿淮变成大乐园,城乡一片欢笑声,感动了仙,感动了神。离开天宫下凡尘,玉皇大帝抢扇子,王母娘娘盘板凳,嫦娥扭起兰花舞,七仙女排队去游春。齐天大圣玩不上,急的老打筋头云,神州大地光景美,天上人间分不清。”

花鼓灯的歌声唱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好变化,这优美的韵律伴着国强民富的中国梦传遍四方……(苏登芬)

( 本网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