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一块黑板,两代人的不同记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一块黑板,两代人的不同记忆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7/24 1:49: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板、粉笔,以及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摩擦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是许多人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金属黑板、电子白板、液晶触摸式一体机等智能式“黑板”融入了学校,见证着教育的一代代变迁。

刘梦玥,凤台县新集镇前进小学语文教师。她的妈妈江顺红也是一名教师,因此,1986年出生的刘梦玥从小就跟着妈妈在学校里长大。30多年来,母女俩亲历了淮南教育变革,别的不说,单是黑板就在不断更新换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黑板就是刷了黑漆的木板,往往还是拼凑。这种黑板粗糙费粉笔而且易裂缝,不好板书。使用过后,黑板擦一擦,粉尘四处飞扬。”江顺红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回忆起自己上学和刚上班时候的黑板,她笑着说:“上完一节课,老师的衣服上布满了一层白色粉末,坐在前排的学生也受到困扰,书上常常落着一层粉笔屑。每当下课擦黑板,学生们都要赶紧跑出教室,太呛人了!”总之,传统的黑板给师生带来了许多的不便,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校里有了“小黑板”,它不再是单调的黑色,而是带有一点点的墨绿,表面也非常的光滑,用黑板擦轻轻一擦,粉笔字就被擦得干干净净。江顺红说,这种小黑板数量不多,哪个老师用就带到哪个教室,但已经比传统黑板好很多了。

1998年,刘梦玥上了初中。此时,传统的黑板消失不见了,教室的黑板都是墨绿色的金属板。让刘梦玥觉得神奇的是,这块黑板分为上下两块,下面一半写满之后就把上面一半拉下来,刚写满的下面的一半就自动升上去,这样老师板书时既不用把胳膊抬得老高,也不用着急把前面写的内容擦掉写接下来的内容。刘梦玥说:“我下课以后经常去讲台上拉黑板,总想搞清楚这块黑板是如何能上下自如的。”

2004年,刘梦玥上了大学,大学里的黑板虽然还是上下两半的模式,但黑板的种类多了起来,还有可以用黑色记号笔板书的电子白板,可以反复擦写。

如今,刘梦玥已经是一名有着1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她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所小学,但黑板和其他学校一样,很先进。刘梦玥介绍说,黑板已经不是上下两半了,而是平均分为四块。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块是固定不动的,若把中间的两块往两边一推,黑板里的“秘密武器”就露出来了:那是一块融合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大电视”,叫做“班班通”,里面有各种图片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还可以上网,就像一台触屏电脑。“比如我教《松鼠》这篇课文时,打开班班通,找到这篇课文,可以播放《小松鼠》的儿歌。听完儿歌之后,同学们可以畅谈自己对松鼠的印象和了解,然后我再打开电脑上松鼠的图片:有远景的,有局部特写的,有可爱呆萌的,大大提起了学生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刘梦玥感慨地说:“这是我上学的时候根本想象不到的。我真是感叹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采访中,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感受到,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块黑板能反映出淮南教育的发展。小小的黑板,两代人从木制板到金属板再到多媒体黑板,它记录了时代发展的轨迹,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图:刘梦玥用多媒体黑板上课(记者 廖凌云)

(本网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