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四十年,“小家”变“大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四十年,“小家”变“大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7/19 2:46:1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的家乡位于田家庵区安城镇黑泥村,1978年正赶上我从空军退伍回到地方参加工作,当时我和年迈的父母、哥嫂和四个侄子挤在三间半低矮潮湿的土坯草房里,全家唯一值钱的家当就是母亲陪嫁的雕花木床。那时候,村里的人家大部分住的都是这种土坯草房,院墙也是土坯垒起来的,吃水也不方便,需要到两里以外的深水井挑水喝,肉更是一年中只有在中秋、春节两个节日里才能尝到。于是,家乡人都想方设法寻找渠道搬到城镇去。

而我的机会很快来了,退伍返乡的我不久被分到了潘集区芦集镇特凿一处工作,由于我在空军本来从事的就是地勤工作,所以没有学徒期,一工作就是正式工人,每月都能拿到38块钱工资。捧起了梦寐以求的“铁饭碗”,以前可望不可及的白面、大米走进了家庭,我们逐渐开始品尝起细粮的味道。1983年,我结婚成家,家里购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作为陪嫁,尽管“三转一响”,只凑齐了一转,但在当时农村依然很新鲜,很多村民跑来看热闹,摸摸新车,羡慕不已。

结婚后,我搬家到谢一矿生活,房子也从土坯草房变成了三间宽敞明亮的瓦房,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生活越过越红火,家里陆续添购了沙发、床头柜、钢丝床等大件家具,吃得也丰富起来,不但顿顿吃上了肉,海产品也渐渐走进了家门。1986年,我家又新添了美菱牌冰箱和熊猫牌彩电,在当时这都是最好的,尤其是那台21寸彩电,虽然只能收到寥寥几个频道,但也成为节假日里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1991年,我被调到淮南市第二煤气厂工作,工资也慢慢涨到了400多元,手里有了钱,心里就踏实了,干劲也是越来越足。

1997年,淮南市第一批安居工程落成,我家有幸成为首批受益者,从边远的郊区搬到市区,在裕安小区分到一套66平方米的楼房,看着明净的窗几,宽敞的房间,我的心里乐开了花……从平房到楼房,从低矮、潮湿的土坯房来到宽敞明亮、装修华丽的楼房里,房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舒适,回望改革开放40年,如今已退休的我感慨万千,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好生活啊!

房子伴随着我们从贫穷走向小康,也伴随着我们从简单的生活进入高质量的生活,家里换上了崭新的家具和家用电器。每晚在茶余饭后,可以到休闲广场漫步锻炼身体,尽情地享受着惬意的生活。

我家生活的变迁,可以说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口述:王体宽 采访整理:记者 孙鸿)

(本网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