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三代人的车故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三代人的车故事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7/17 1:56: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农村人若能看到行驶的汽车,那真是一件稀罕事,偶尔会见到一辆黄色吉普车打门前路过,听大人们说,那是每个公社(现在的乡政府)所配备的唯一公务车,一定是公社“一把手”下来走访或有什么要事办理。谁也没能想到,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小轿车竟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有的家庭还拥有几辆汽车,此乃翻天覆地,换了人间。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由于兄弟姊妹多,又大多在读书,家里生活非常困苦,几个月都不见荤腥,最奢侈的午餐,就是蒸个鸡蛋羹,或买块豆腐烧咸菜。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转,父母为了承包的田地多生产,起早贪黑,我们每逢星期天或放晚学,总要下地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锄地、浇水、拔草,给棉花打公枝、摘顶心等。令父母最头疼的就是重担活,几千斤的稻子,要收割、掼桶,再运回距离五里多路远的家里,确实是件麻烦事;上个集市场买卖,也得十几里。为了更有效的生产和生活,父亲给我们家添置一件大型工具——板车。买那板车轮花费了80多元,那时可算一笔不小的开支,车床、车把、车厢板,都是利用家里的木料,找本村的土木匠做的。有了板车之后,无论是干农活,还是上市场买卖,那真可谓轻松多了,几百斤的货物放在板车上,一人就能拉走,父亲常说,家里置了板车,真比添了一个重劳动力还管用,请人干事,还要陪着笑脸管吃管喝,板车根本没有这些讲究。不过,对于板车轮,父亲用过之后,都要小心擦洗、悉心呵护,一般人来我家借板车,父亲是概不外借的。

1984年,我上高中时,我们家经过几年的积蓄,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准备拆旧房,兴建砖墙瓦屋。房子上梁那天,几个舅舅来贺喜,问我家最需要什么东西,我说想要一部自行车,因为我家离小镇上的高中有十几里路,每天早出晚归,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有时下雨,等赶到学校时,外面衣服被雨水淋湿了,里面衣服让汗水洇湿了,那滋味真叫人难受。征得父母的同意,四个舅舅共同凑了150元,给我买了此生拥有的第一部自行车——“美骑”牌(合肥自行车厂生产)。这辆自行车伴随着我度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直至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后第二年,我就用自己的积攒工资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凤凰”大平跑,算得上是时髦品牌自行车。作为教师的我,无论是到学生家家访,还是回乡下探望父母,自行车于我,太方便实用了。就这样,从读书到教书,自行车与我一伴就是匆匆三十多载。2008年搬家到县城时,为了清洁利索,只好忍痛割爱将骑了20多年的“凤凰”自行车,卖给了一位收废品的老人处理了。后来,在县城为了买菜或上街需要,我和妻子商议,又买了一辆电动车,至今一直仍在使用着。

去年,儿子考了驾照,为了改善生活和短途的自驾游,我们又花了20多万,给儿子买了一辆上海“大众”牌小汽车。如今上班下班,儿子天天开着小汽车来来去去,遇到周末或节假日,儿子还开车带我们去周边的风景区旅游观光。有了私家车,说走就走,真是方便、自由、快捷。从父亲拉的板车,到我骑的自行车,再到儿子开的小汽车,让我看到我们家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家庭也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让我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生活,也使我们的祖国变得繁荣昌盛、日益强大。为此,我要放声赞美:感谢你——改革开放!(谢发能)

(本网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