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三婶的幸福生活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三婶的幸福生活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7/16 5:49: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老家的堂弟打来电话,说六月初二给三婶过七十大寿,要我们回去热闹热闹,我欣喜地答应。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三婶的一些往事来。

三婶小时候是个苦命的孩子。她家在蒙城县年家岗。几岁时跟着父母一路逃荒要饭到河南,途中父母相继饿死了,她被送到当地的一家孤儿院。后来,她已嫁到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店集村的姑姑知道了。几下河南,费尽周折才找到她,把她带回自己身边抚养。十八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嫁给了我三叔。三婶嫁过来那会,奶奶家跟所有中国家庭一样,很穷。虽然没出去逃荒要饭,但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三婶接连生了三男一女四个孩子,生活更是过得紧紧巴巴。因此,在三婶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身上,就发生过很多与贫穷有关的有趣而辛酸的事。

我小的时候,农村还没通电,家家户户点煤油灯照明。大约我七、八岁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些人,一问,说是拉电线,拉好后,就能点上电灯了。电灯是什么东西,大家当然不知道。拉电的人就一番解释。有人就根据拉电人的解释,编了个顺口溜:“洋犁洋耙,灯头朝下”。三婶听了很疑惑:“灯头朝下,那洋油不就洒了么?”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让三婶成为别人的笑柄。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渐渐富强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在当时,小汽车对于农村人来说,也还算是稀罕物。那一年,村里有家女孩出嫁,婆家弄了个轿车去接亲。这在我们村,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那辆浑身闪着幽光,到处都能照出人影的黑色轿车一开进村,就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三婶当然也在其中。只见她拨开人群,把脸贴在车窗玻璃上,手搭阳棚,使劲往里看,一边看还一边说:“这么矮,人进去是坐里头还是睡里头?”引得一圈人发笑。

现在好了,三婶再也不会因为贫穷而闹出笑话了。她家的三个儿子,虽然都没上大学,但个个勤劳能干,都有一门挣钱的好手艺。

如今,三婶和三叔啥也不要干,几个儿子家轮流住,儿媳都很孝顺,端吃端喝,伺候得很周到。所以,三婶逢人就说,她做梦都没想到,她能过上今天的好生活。(武梅)

(本网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