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隋侯宝珠珍珠泉之妙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隋侯宝珠珍珠泉之妙趣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7/16 8:37: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的珍珠泉位于寿县城郊的凤凰山脚下,数千年潺潺清泉从未干涸过,流淌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是一处十分珍稀的人文历史景观。说其珍稀,不如用“隋侯宝珠”来形容。《淮南子·览冥训》记载:“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隋侯之珠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与和氏之璧齐名天下,为历代帝王所必争的宝物。珍珠泉具有隋侯之珠的宝贵,可与之相媲美,是世间绝无仅有的珍宝。其音、其形、其义俱佳,可谓形神兼备,妙趣无比,举世无双。

听其音绝妙无比。泉水涌出,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泡珠在水面破碎,加之流动,宁静听之,可听到微妙的音响,如天籁之音。清同治年间,有名叫伍晓邨的善琴者,一日携琴过寿州东乡张阆仙家。张阆仙扫地焚香,求他弹奏。张于一旁静听,只听那曲音如鸟啼花落,溪水潺湲。便问弹者是什么古曲,竟弹得如此幽丽神妙。晓邨说:“并非古曲,乃同友人游珍珠泉,暮春新霁,风物清和,适以意谱入耳!”由此可闻珍珠泉泉声之动听,幽然无穷,深深启迪了这位善琴者。伍晓邨能识其韵律不足为奇,其泉能识人声,一喊便应,更是令人叹服,它像有听觉似的,若闻人声,泉涌益欢,煞是有趣。据清《凤台县志》和碑文记载,泉与地平,一五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则大涌,小叫则小涌,若咄之,涌弥甚,又名咄泉。据《太平寰宇记》也有如此记载。其实,这是风化裂隙层和第四系坡积层中的潜水,沿下部不透水层流动而后形成的间歇性泉。叫喊声波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加大了对坡积层的压力,引出了随声涌泉的趣象,喊泉之名由此而生。人闻其声,泉听人声,人泉互动,乐景交融,岂不是知音。

观其形,绝妙无比。长林高柯之下,一鑑清泉,汩汩涌出如串串珍珠,日可万斛。珍珠泉旁所立“珍珠泉”三个楷书大字石碑,字系清同治八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所书。风光之美,早在1600多年前出现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淝水又西径寿春县城城北,右合北溪,溪水导北山泉源,下注漱石,颓隍水上,长林插天,高柯负日,出于山林精舍右,山湫寺左,道俗嬉游,多萃其下。”文中所说的“泉源”,即珍珠泉源。《重修珍珠泉碑》则描绘:“泉散出如珠,游人坐石上,戏拍掌作响,或以足顿地,益应声累累然不绝如珠,俗称珍珠,肖其行也”。明代诗人王蓥写道:“山拥淮淝合,泉当日夜浮,嫔珠留水面,云影渡矶头, 涧邃千寻雪,崖阴五月秋,漫传金谷令,拟赋玉川游”。而明嘉靖《寿州志》记载,珍珠泉是淮南王刘安炼丹之所,更增添了其神秀色彩。

思其义妙趣悠长。这还是一脉廉泉。泉莹然至清,泉眼历经数千年不被污泥壅塞。民国三十七(1948)年寿县县长高瞻在碑旁刻有“珍珠尽洗贪污气,淮水长流正义风”的楹联,便是其品质的真实写照。吴育《珍珠泉记》:“其水淳澄,不容垢污”,激浊扬清,其义深远。明代御史杨瞻赋诗赞其“清清灵脉发,闪闪瑞光浮。尘垢难污洁,珍珠不断头”。清清灵脉,尘垢不污,将珍珠泉的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从古至今,珍珠向来与清正廉洁紧密相联,“合浦还珠”等一典故警醒政府官员时刻保持清廉形象和保护生态。那日夜流淌的仅仅是泉水吗? 珍珠泉已升华为一种思想,一种文脉。(陈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