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大杂院的纳凉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大杂院的纳凉季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7/13 9:55:3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和父亲几十名工友家同住在一个大杂院内。由于父亲文化高,当了多年的车间主任,说话办事既亲民又有威信,被大家一致推举为“院长”。
那时,各家经济上不宽裕,心态都平和,相处融洽。每到进入酷暑时节,父亲便因地制宜,在大院里开启充满生活乐趣的纳凉季。
火热的骄阳终于西下,天色依旧明晃晃的,处处弥漫着逼人的暑气。大妈和老婶们都动起来了。有的在仔细打扫院子,连旮旯都不落下;有的大呼小叫着牵来水管,把水泥地面浇个透,瞬间冒出丝丝凉气,接着又搬出花草,散发着淡雅的香气;还有人在院子中央那棵老槐树下摆好条桌,上面有用清凉的井水“冰镇”过的绿豆汤、切好的西瓜片和刚采摘来的葡萄。这些都是各家依父亲倡议按每天集资一点钱采办而来。公共降温品按需自取,主供牙口不好的老人和馋嘴的小孩子解暑。随后,依父亲划定好的纳凉区,各家搬出大小竹床、躺椅和小靠背椅。布置完毕,大院显得干净凉爽,井然有序,洋溢着一个和睦大家庭的温馨气氛。
大人们下班回家了,放暑假在外面疯玩了一天的我们也像倦鸟“归林”。痛痛快快地冲完凉水澡,换上干爽的夏装后,我们直扑室外的“餐桌”。屋子里热,各家的夏季晚餐都摆在竹床上“解决”,邻里间不避嫌,吃的内容全透明。有的男孩子嫌自家尽是凉拌苦瓜等素菜,就端着盛着半碗红豆稀饭的碗,拿着筷子,到处蹭好吃的。趁大人们谈兴正浓,夹上几筷子卤猪耳、酸辣牛肚丝,猛灌几口啤酒就跑,后面传来大叔、老婶子的嗔怪骂声。男孩子们在竹床间像泥鳅一样敏捷地穿来穿去,嬉笑打闹。女孩子们则显得“矜持”、文静些,吃饭时细嚼慢咽,小声地说笑着当天发生的逸闻趣事。直到隔壁的大妈老婶把自家美味凉菜递过来,她们也只是象征性地夹一点,尝尝鲜。
入夜,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无数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微风渐起,让人感觉十分惬意。等人们心静下来后,父亲才宣布纳凉会正式开始,每天的内容都不相同,节目轮番上演, 但十分接地气,为男女老少喜闻乐见。街坊里的“金嗓子”——小罗嫂子清唱《军港之夜》,或即兴表演一段“新疆舞”;我姐吟诵意境深远的古诗;文化馆的潘叔“上台”,独奏《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琴声令人陶醉,凉意无限;我们这些活泼调皮的男孩子被点上台,父亲笑着审问:“今天河边沙滩足球赛战况如何?又偷了农人几根黄瓜消夏呀?搞勤工俭学,冰棒卖出有几只?”我们被问得很窘,嘻嘻哈哈地打马虎眼,临下台,还不忘拿上几大片西瓜和一串水晶葡萄与小伙伴分享。
直到月朦星稀,蛙声四起,人们的倦意袭来,纷纷睡去。
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盈,但邻里间的情感却似乎淡漠了。暑期里,人们都关门闭户,窝在空调房里享清凉。甚至有的邻居在一起住了好几年,也只是点头之交,没说上几句话。想及此,年迈的父亲不胜唏嘘,对那些年大杂院里众乐乐的纳凉季分外怀念。
刘 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