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志在必得”源自底气和信心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志在必得”源自底气和信心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6/4 7:33: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成语典故文化资源丰富,回溯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的历程——“志在必得”源自底气和信心

荣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于淮南而言并不是偶然的。淮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成语典故文化资源丰富,多年来在历史文化挖掘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博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样也才让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来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如今,当淮南终于获得“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这张金灿灿的文化名片,回溯申报历程,我们当时提出“志在必得”的目标此言不虚。

全国“成语热”为淮南申创提供良好契机

淮南市政协最先正式提出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的建议。2016年初,淮南市政协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向淮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的建议:应当充分发扬光大淮南成语典故文化,立足淮南厚实的成语典故家底,积极组织开展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工作。

触发淮南市政协提出申报建议的是2015年8月由市政协文史委编著的成语类书籍《语出〈淮南子〉》出版。其时,央视的“中国成语大会”正火,全国形成“成语热”,此前不久,市政协文史委人士也才知晓河北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这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的与成语典故有深厚渊源城市的一项荣誉称号。此间,山西省曲沃县正在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称号,河南省开封市也在申报“中国成语典故名城”称号。

《语出〈淮南子〉》一书中,收录有源自《淮南子》的成语349条,源于“淮南国”的成语29条,源于八公山的成语22条,成语主词条合计400条,与主词条同义或字序不同的有666多条,累计逾千条以上。在《语出〈淮南子〉》“序”中,见之于《淮南子》的成语典故在这里被巧妙引用——“让我们得以遥想‘鲁阳挥戈’的浩然声势;感悟‘寸阴尺璧’的韶华易逝;回味‘同甘共苦’的一往情深;体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祈祷‘龟龄鹤寿’的颐养天年……”

2016年1月4日,寿县正式划归淮南,八公山形成大一统,改变了淮南文化资源和文化因子割裂局面,楚汉文化、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八公山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得以整合复原,形成了淮南文化一盘棋的新局面。改变了《淮南子》、八公山等淮南核心文化元素却与现今淮南行政区划不吻合的历史。淮南文化核心因子得以完整,以淮南为地理标志的成语典故才得以名实相符,淮南诸多的成语典故才得以出有所据,典有所依,为淮南申报和建设“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给予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史典依据。

还有其他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域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应用工作,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学者通过整理成语典故典籍,采取征文、政策奖励、文化扶持创作等多种方式,编纂完善系统的淮南成语典故资料,逐步形成了以《淮南子》精髓为核心、八公山典故为重点、历史故事为主题的系列书籍、戏剧、电视、电影、动画等成语典故表现形态,打造出一系列与淮南地方成语相关的文化产业和文艺精品。

融合拓展“成语典故+”,打好文化资源牌

早在淮南市政协在河北邯郸考察申报工作时,听闻淮南成语典故的介绍和展示,邯郸相关人士指出,对于淮南而言,申报“中国成语典故名城”应该是“十拿九稳”。在相继了解曲沃、开封积极的申报举措之际,让淮南的申报有了紧迫感,时不我待,我们在历史文化地位、成语典故文化资源价值、历史文化挖掘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博设施建设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淮南特色,具备争创“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条件和优势。

2016年底,淮南市政协正式向淮南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的建议》。淮南市委、市政府积极采纳市政协建议,2017年4月间,淮南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淮南市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实施方案》,部署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工作。

淮南市高度重视“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申报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牵头的淮南市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五部,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印发了《淮南市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实施方案》。2018年,申报、建设“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申报工作以来,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申报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积极推进各项申报工作有序开展。

编制“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规划是申报工作的重点。《淮南市“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规划》对本市历史文化地位、成语典故文化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历史文化挖掘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博设施建设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提出了申报成语典故之城的主要任务以及资金保障要求,重点提出了“成语典故+”的概念。从成语典故+文化,成语典故+旅游业,成语典故+城市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方向,为淮南市做好成语典故之城的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还在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阶段,2017年11月,省评估专家组来淮考察,专家组观看了专题汇报片,听取了申报工作汇报并实地考察,认为淮南申报条件基本成熟。在此阶段,淮南市申报领导小组向省民协呈递了政府函。今年4月底,中国民协专家组赴淮南实地考察评审,用“水到渠成”这个成语给予淮南申报工作以充分肯定。5月间,中国民协决定命名淮南市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这个称号对淮南而言名副其实。下一步,中国文联、中国民协还将为淮南荣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授牌,并开辟传习基地。

当之无愧的“中国成语典故之城”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绝代奇书《淮南子》至今仍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就提出“极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句话便出自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淮南在中国成语典故创造、传承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淮南市民为自己灿烂的文化而自豪。位于淮南市八公山的《淮南子》文化园,利用自然地形,通过雕塑、碑墙、地图等形式,集中地展示了《淮南子》成语典故;淮南王宫的回廊,通过砖雕壁画系统地展示了出自《淮南子》的成语典故、神话故事。舜耕山上下,有多处关于舜文化的成语典故主体建筑,淮南市龙湖景区、政务中心文化广场、龙湖路商贸文化广场、淮南火车站广场、高速铁路淮南东站广场等重要大型公共设施所在地,都有大量出自淮南的成语典故碑廊、雕塑,向人们讲述淮南故事,传承经典。淮南八公山、寿州古城更是活的文化载体,一处处悠久的历史遗迹,都涵养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更多的成语典故活跃在淮南市民的言谈之中。

淮南,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中国成语典故之城”。

淮南荣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这不是申创“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的终点,建设永远是进行时。青山常在,文化流传,成语是文化的精华,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淮南正在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建设为契机,把名山——八公山、名城——寿州城、名人——淮南王、名著——《淮南子》有机整合,以成语典故之城为引领,提炼文化产业精粹,凝练文化产品符号,打造文化旅游名片,更好地服务于淮南经济转型的宏伟战略。

图:中国民协专家评审组在八公山“汉淮南王宫”现场考察

(记者 张雪峰 李严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