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重筑寿春城与淮河抗金抗元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重筑寿春城与淮河抗金抗元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8 10:31: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今日的寿县城,东门城墙保护的比较好,古色古调、韵味颇足。在城门的古老青砖上,依稀镌有“建康许都统”字样。“许都统”何许人也?《宋史·宁宗本纪》载:“癸亥(1203年)……十一月……郴州黑风峒寇李元砺作乱,众数万,连破吉、郴诸县,诏遣荆、鄂、江、池四州军讨之……是月,池州副都统许俊、江州副都统刘元鼎与李元砺战于江西,皆不利。”
许俊见载于宋代正史自此时起。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冬,北方的金兵以步骑数万、战船五百余艘侵犯淮河地区,泊于楚州、淮阴间,入盱眙城。其时,已经升为统领官(相当于今之团一级军官,领兵千人)的许俊归属骁卫将军毕再遇所部。毕再遇是南宋中后期名将,精通兵法战术,善于治军领兵,宋廷令其收复盱眙,委任为镇江副都统制(地位相当于今之大军区副司令)。金兵七万屯于楚州城下,而迎敌的宋军只有七八千人,宋军当然不可力战。毕再遇遣许俊率勇士抄小道趋淮阴,以便发动突然袭击。许俊令士兵于深夜二鼓时分衔枚至敌营,各携火器潜入敌军内部,埋伏于藏有粮车的五十多个处所间,以哨声为号,先举火,后突击。金兵不知底细,惊扰奔窜。许俊大获全胜,生擒敌将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此役之后,毕再遇向朝廷着重举荐了许俊。许俊受到宋宁宗的器重,又升迁为建康都统官(地位相当于今之省军区司令),坐镇建康(即今之南京),以寿春为核心的淮南地区称“安丰军”,尽在他的军事管辖之内。是时,江南乃宋廷京畿所在之地,而寿春则为江南第一门户,直面金邦势力。在军事战略意义上说,是个至关重要的地方,不可玩忽。因连年战乱,淮南地区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开禧三年(1207年),宋廷“命两淮帅守、监司招集流民”,许俊收拾残破,由他亲自操办重筑了寿春城。
这座重筑的寿春城即今天现存的寿县城。城池呈方形,城内总面积三点六五平方公里,城墙周长七千一百四十七米,墙高八点三三米,宽六点六六米。分东(宾阳)门,南(通淝)门,西(定湖)门,北(靖淮)门;城门套有瓮城,门外有壕,设有吊桥。
(清代李兆洛在《凤台县志》中认为许俊筑寿春城发生在嘉定十二年(1219年),其实构筑如此广大的城版工程浩繁,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该是开禧三年许俊受命于宋廷以后至嘉定十二年之前,因为嘉定十二年寿春城已投入御敌之用。)
淮阴大捷以后,淮南地区抗金战事见好,南宋朝廷的总形势相对安定。十几年以后金兵又来侵犯,许俊令手下将领将其击退。如《宋史·宁宗本纪》载:“(嘉定)十二年……金人犯安丰军,都统许俊遣将却之。”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蒙古人消灭金国之后,蒙古兵虎视南宋,曾南下渡淮围困寿春城,宋军进勇副尉桂虎、进义副尉楚富、虞侯郑蔡等人殊死守城,淮西招抚使吕文德也调遣所部水陆诸军增援寿春。蒙古兵遭遇强烈抵抗,于取胜无望之后撤退,寿春得全,宋廷褒奖参战有功的大小官吏。
又过了二十年,蒙古兵大肆南侵,不断攻城略地,时有夏氏父子为淮南地区一隅之安坚持守土抗战。夏贵,寿春本地人士,宋理宗后期至宋度宗时期坚持抗战的卫国名将,累年与蒙古兵转战于江、淮之间,威名显赫,功勋卓著,与吕文德齐名。累经朝廷嘉奖、封赏、擢升,曾历任河南招抚使、淮西制置使兼庐州知府、任淮西安抚制置使,后加枢密副使、两淮宣抚大使。
咸淳元年(1265年),夏贵率军五万与蒙古兵交战。咸淳六年(1270年),夏贵以万艘兵船载壮士与蒙古兵战于长江。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建国号为“大元”;自此,南下侵犯宋朝疆域的蒙古人称为“大元兵”。咸淳九年(1273年),元军进据淮南,筑正阳(今寿县正阳关)东、西两城。五月霖雨,夏贵乘淮水溢涨,帅舟师十万攻元军,声势浩大。咸淳十年(1274年),夏贵令其子夏松总统淮南水兵,据河抗元。夏松与都统孙位等人率将士筑城于硖石西岸,并在崖壁上刻字为记。是年冬,元相伯颜进攻南宋,至阳罗堡。夏贵率军抵抗,令夏松迎战元兵。夏松冲锋陷阵,先击伤元将,不意被流矢射伤而阵亡。
是时,元军强悍,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南宋屡败,国势垂亡,大局无望,但是七十多岁高龄的夏贵依然率领淮南兵转战江淮,顽强抵抗元军。此后又独立坚持了几年,直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因势穷力竭才归附元廷。四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凤台县硖石山夏松刻石《筑城记》录文:
硖石两岸对峙,旧立二城,以为长淮津要,去 已城,筑东岸,西岸犹榛芜荆棘。今岁松驰檄总统舟师,攻剿正阳虏巢,给假秋奉阃令创筑,同都统孙位、都统彭宗立、都统孙应武,率步将士,协力用工,不一月城成。以复版图之旧。
咸淳甲戌仲秋朔日,寿阳夏松题石。
刻石至今仍存,原位于凤台县硖山口临河崖壁。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拓河道,硖石山被拦腰切断,崖壁成为水中孤岛(岛上有清代“慰农亭”),该刻石现在淮河激流中,成为纪念夏氏父子顽强坚持守土抗元的一尊丰碑。
楚 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