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斑马线前车让人咋就那么难?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斑马线前车让人咋就那么难?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9/14 7:20: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是城市文明的一种表现。7月15日,淮河早报2版以《礼让斑马线安全你我他“车让人”现身淮南路口》为题报道了交警部门在淮南市区19处斑马线前施划“车让人”黄色文字标识,提醒过往驾驶人当斑马线上有行人通过时,应停车礼让。该措施实施了近两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再次来到淮南街头查看“车让人”的情况。

现象一:个别司机鸣笛“催”行人

9月10日是周末,虽然下着雨,但龙湖路上依然有不少市民逛街,下午3时30分至4时30分,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一直在龙湖路商之都门口的斑马线上观察。

商之都门前的这条斑马线是连接龙湖路东西段的重要路段,很多市民来往于这条斑马线,因为南北方向车辆较多,很多市民在这条斑马线上都是见缝插针式地过马路。在这条斑马线的南北方向各有“车让人”三个大字,很是显眼,但就是如此显眼的字却并没有引起驾驶人的注意,很多车辆在经过该斑马线时,并没有礼让行人,甚至还会摁着喇叭快速通过。下午3时50分时,两位市民站在斑马线的西处准备往东去,这时一辆小轿车呼啸而来,可能担心行人要过马路,所以就摁着喇叭直接冲了过去,这辆车刚越过斑马线,远远地,又有两辆轿车飞驰而来,并且根本没有刹车的意思,也是一路冲过斑马线,直到路上没有车了,行人才快速地穿过斑马线。

下午4时15分,这时有四五位市民在等待过斑马线,当时车辆也很多,在两辆轿车快速行驶过后,有一辆出租车缓缓驶到斑马线,在离斑马线还有2米左右的位置,该出租车停了下来,行人快速地穿过斑马线,该出租车才启动继续前行。可就在这辆出租车后面,竟然有一辆轿车不停地摁着喇叭催促着。

在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观察的一个小时内,虽然“车让人”三个字很显眼,但真正能够看到这三个字,并且能够执行的真不多,大多数司机是正常车速通过斑马线,少数司机是加速通过斑马线,能够在斑马线前停一停、让一让的为数不多。

现象二:车辆肆意穿行斑马线

上午8时许,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广场路一公交站旁的斑马线看到,由于该路口未设置交通信号灯,过往市民几乎全凭“感觉”过街。“开这么快干什么?撞到人怎么办?”在该路口,10余位市民正在过斑马线时,一辆轿车经过斑马线时不仅未停车礼让,反而趁着人群中并不宽敞的缝隙突然加速,迅速从斑马线中呼啸而过,险些与其中一名女士发生擦刮。

上午8时15分,该路口人行横道两边站满了过斑马线的行人,见车辆减少,人们开始陆续过斑马线。此时,两辆轿车行经斑马线时,虽然减慢了车速,但并未停车礼让,只见两车不断在人群里见缝插针,后方车辆见两车“开辟”了通道后,也紧随其后,无奈之下,斑马线上的行人只得让机动车通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遇行人横过道路时应主动避让。然而,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近30分钟的观察中发现,大多数机动车遇到行人时都未避让行人。

交警部门:处理“车不让人”存难题

“目前,全市主要靠交警在路面现场对‘车不让人’现象进行纠查,由于该现象较为普遍,交警取证成为了一个难题。”据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介绍,随着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多,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交警的主要精力仍在疏导交通秩序上,特别是上下班高峰,很难注意到斑马线上的“车不让人”行为,如果设置警力专查此类违规,就导致疏导交通的警力不足,容易引起道路上的交通拥堵。同时,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的行为往往发生较快,如果交警一边疏导交通,一边查处“车不让人”行为,不仅增加了交警工作强度,也难以捕捉到违法行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虽然交警部门做了不少宣传,但很多驾驶员根本就没有注意。”该民警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部分驾驶人素质还不是很高,驾车时经常在斑马线上见缝插针,一旦被交警抓现形后,通常都是在路边与交警长时间理论,围观群众也越来也多,这样不仅会导致交通堵塞,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一:商之都门口,一辆轿车看到行人想过马路,反而加速通过。

图二:商之都门口,一辆出租车停下等待行人过马路。

(记者 马南南 王玲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