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关爱之家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保护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关爱之家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保护伞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8/22 7:37:2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4岁的小翼鹏经常一个人闷在家里,低着头不爱吭声,年迈的爷爷奶奶知道那是孙子想念爸爸妈妈了。可令老人无助的是,儿子媳妇长期在苏州打工创业,维持着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一年到头也难得回家一次……

在潘集区祁集镇曹岗社区,像小翼鹏一样的留守儿童有44人,孤僻、自卑、戒备是他们的共同特征。直到今年暑假,大人们欣喜地发现这群曾被边缘化的孩子笑容越来越多,与人交流时也变得自信了很多。这些改变,源自于市妇联在当地开办的“关爱之家”的成立。

留守娃多是爷爷辈抚养 老人呵护力不从心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只有过节时回来一趟,匆匆看望年幼的子女后,就得再次返城工作,这是留守儿童家庭的真实写照。10岁的曹雯靖甚至已经记不起父母的模样了,自从爷爷被查出得了白血病,爸爸妈妈便前往上海打工赚钱,几年才能由其中一人回家看望。年迈的奶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孙女,因为光是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就已经力不从心了,全家人靠政府低保和小雯靖父母打工的钱来维持生计。

17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进小雯靖位于祁集镇曹岗社区的家,发现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这个家里看不到任何现代化的大家电,城里孩子人手一部的手机对小雯靖来说更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我们这里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可光靠种地怎么行?”小雯靖的奶奶陶多荣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因为种地收入少,儿子媳妇常年外出打工赚钱,这在当地也是普遍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当地留守儿童数量与日俱增,家庭教育缺位,生活无保等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不断加剧。

潘集区妇联主席刘传珍一直考虑在当地搭建一个平台,长久、科学地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服务。今年暑假,借着市妇联开办“关爱之家”的东风,潘集区妇联为祁集镇曹岗社区新建了一个“关爱之家”,引入社会志愿者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孩子们提供爱心互助、学习辅导、心理辅导等服务。

孩子们有了“新家” 暑假不再是“空窗期”

在祁集镇曹岗社区,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当地“关爱之家”。推开二楼活动室的房门,记者看到不大的房间里摆放着整齐的课桌椅,俯首坐着近20个认真看书的小孩子和4位正在指导的老师。在旁边的屋子里,是一个小型阅览室,阅览室里两排大书架、羽毛球拍、篮球等设施格外亮眼,空调的习习凉风让小屋非常舒适。来到三楼,则是迷你儿童游戏室,各类玩具品种繁多,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正在屋子嬉戏玩耍。
9岁的曹雅妮今年刚上三年级,父母在上海打工,每天下午她都会准时和小伙伴们来到这里。“上午在家陪爷爷奶奶,下午他们下地干活,我就来这里和小朋友们一起过暑假,在这做暑假作业不但有老师指导,还可以和村上的其他小伙伴一起看书、玩电脑,十分开心。”

来自蚌埠医学院的志愿者曹珊珊是孩子们的“暑假老师”,她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这里所有设施都是免费和无条件开放的,孩子们由家人亲自接送或者结伴前来,有专人看护,在安全上没有问题,让在外打工的父母少操了一份心。”

暑假爱心不放假 留守儿童不孤单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暑期除了没有父母陪伴,还要远离学校的小伙伴,似乎比平时更多了一份孤独。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家门口的“关爱之家”,却为他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别样的快乐。“和城里孩子一样,我们这里也有完善的学习和娱乐设施,孩子们可以打球、看书、做游戏,还可以学习使用电脑呢。”祁集镇曹岗社区妇联主席许爱勤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

“很多孩子刚来的时候都不爱说话,而且不懂怎么样和别人交流,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孩子们和我们越来越亲密!”从孤僻拘谨到打开心扉,留守儿童们的一点点变化与进步,是志愿者们最大的动力。看着外甥女越来越爱笑,村民顾善善沉重的心理负担也慢慢减轻。“以前一到放暑假,我这心里就不踏实,总担心孩子在家里没人照顾会出事,现在有了‘关爱之家’,我终于能够安心在外工作了。”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社会和谐。”淮南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魏玲坦言,她们希望通过搭建“留守儿童之家”,用一束温暖的光,照亮孩子们孤寂的内心。

图:志愿者老师带留守儿童玩棋类游戏

(记者 孙鸿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