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美景不止在画中 还在咱村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美景不止在画中 还在咱村里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8/30 7:50: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最近,在寿县迎河镇李台中心村发生了一件怪事:原本外出打工的人,回到家乡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是咋回事呢?

原来,原先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洁净的水泥路,延伸到每家每户;低矮的平房,如今已被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所取代,精美别致,幽雅静谧;原先垃圾随处见、污水横流的村落,如今已是绿树成荫、莺歌燕舞的水墨写意之地……要是放在过去,当地人在外打工赚了些钱,就会想着往县城里搬,往大城市搬;而如今,原本打算在外定居的村民,纷纷迁回原地居住,生怕自己赶不上村子更新换代的好时光。

见闻:绿色环绕,那个美呀!

进入李台中心村地界,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到边的“绿”。各种植被、果树分列其中,有银杏、石楠、桂花、香樟、广玉兰等。可以说,村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绿色环绕,各种植被、花卉依时节开放,一年四季眼中都有绿。而让村民津津乐道的便是这些植被花卉果树是由农户自己负责照料,产权归村里而收益则归农户自己。现在的李台中心村是一个有树可见、有花可闻、有利可图的“风水宝地”。
“过去泥土路,坑坑又洼洼。遇到风雪天,人们不出村。”一首打油诗说出了过去村民出行的无奈和心酸。从2014年起,“村村通”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12公里的水泥路也承载了李台中心村村民致富的希望。如今,3.5公里的环村道路正在修建中,300盏太阳能路灯也照亮了村民的心。在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大屏幕不时播出农技知识、广场舞节目、时政宣传等,而一旁的健身器材上也满是村民们的笑脸,发家致富的村民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健身交流,就连广场舞也能跳到晚上9时散场。
八大家生态观光园、锦绿园黄桃基地、利民果蔬基地……2014年通过土地流转,李台中心村流转了2600多亩土地,成立了十多个合作社,涉及蔬菜种植、粮食生产、生态观光、特色农业等,有机蔬菜、葡萄、黄桃、甲鱼、鸡蛋……五颜六色的蔬菜瓜果、生鲜禽蛋直销省内外,丰富着人们餐桌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村民:上海郊区也比不上这!

逃离农村,是当下不少乡村年轻人的想法,他们趁着年轻,想出去闯一闯,很多人习惯了都市生活而不愿再回到农村。仅李台中心村打工外迁的村民就有6000余人。而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变、农民收入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有一半的人选择了回来。
“上海郊区也比不上这!”刘任礼作为村里五星级村民,对这几年的变化深有体会。“过去出门一身泥,别说雨雪天了!用个电风扇还不敢开快档,到了用电高峰,那扇叶你都能数过来。垃圾随处可见,又没有固定的垃圾回收站,什么水沟里、门口、路边,怎么方便怎么丢!夏天一到村里都恶臭的,很多人打工赚钱就搬走了。”说起过去的无奈,刘师傅还历历在目。“土地流转,咱农民有钱了;自从农网改造,咱也用上空调了;村村通建设,俺们也有水泥路了;什么水冲式公厕、公园、太阳能路灯、建设器材……啥都有了,跟城里不一样嘛!外出打工一年回来家都认不识了!”说到这,刘师傅会心地笑了起来。
“老刘说的对!去上海打过工的人都说了,还不如在自个家来!”村里又一个五星户顾环好走了过来,顾师傅是村里12个科技示范户之一,家里各色农用车样样俱全。“现在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多亏了党和政府啊!家家户户小洋楼,什么家电没有,过去我们总往城里跑,现在城里人总往咱这跑!”顾师傅一脸骄傲地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通过土地流转、科技兴农,当地发展特色农业,流转的土地每年给予农户每亩1000元的收益,而农户则可以就近返聘到合作社打工,一年的收入比原先多出1万余元,同时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合作社的活轻松,老少皆宜,关键还不少挣钱哩!”顾师傅说。

村干部:让“美”延续、扩展、沉淀!

村里为各家各户修建了200个厕所,在人流密集区还有公厕,基本实现了公厕旱改水;太阳能污水处理站日处理废水30吨,并修建了7公里污水管道;绿化总投入134万,6000多株各色苗木被种植在村里的各个区域;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的标语牌随处可见,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看着这一幕幕的变化,村支部书记王永林最有发言权,“高标准修建的农家小院取代了乱搭乱建,自来水代替了苦涩的井水,学农技爱健身比着干成了农村新景色。可以说,这几年来的变化,着实让新农民、新农村走进了新时代!”王永林说,“村里还聘请了专门的卫生保洁公司,农户每年只要缴纳60元,再由镇、村进行补贴,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我们还为此修建了一个垃圾填埋厂哩!”不论是保洁工还是合作社聘用的工人,都优先选用当地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仅此一项就带动当地400余人就业,每年增加净收入7000元。
在农民活动中心搭建的农民大舞台,春秋季每月都会上演一至两台大戏,特别在下午的农闲时,舞台下围满了村民。而演员全是由本村农民组成的红五月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村民身边喜闻乐见的大事小情,将基层普法、政策宣讲、民生工程、邻里和谐、好人好事巧妙融入其中,深受大家的喜爱。而40块主题墙突出了传统文化、廉政文化,展示了新农民精神文明新变化,“秸秆禁烧快板书”、“人心不足蛇吞象”、“编笆接枣,锯树留邻”等一批优秀的典故、政策被搬到了村民家门口,让大家在闲暇之余能够耳濡目染,学习先进参照榜样。每半年一次的星级户评选可谓是村里的一件大事,家家户户参与,甚至在村里形成了比文明不比收入,比德行不比财产的新“攀比风”。以不信邪教不赌博、邻里和睦无恶习、讲究卫生习惯好等标准进行严格评比,被评上五星户的村民出门也倍有面子,甚至家里的孩子也是媒人眼中的“香饽饽”。
王永林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村容村貌美,只能美一时;而村民心灵美才能美一代又一代,虽然李台中心村被评为了省级文明村,但要想把这个称号稳固下来,还要靠村民自己及其后代的努力,让“美”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延续、扩展、沉淀。
(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