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洪水中那一抹耀眼的“橙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洪水中那一抹耀眼的“橙色”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8/2 9:24:4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洪水过境六安,淮南消防官兵紧急驰援,他们是可靠的“抗洪神器”,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最可爱的人”——洪水中那一抹耀眼的“橙色”

洪水过境,湮没了良田房屋,吞噬了美丽家园。而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一群耀眼的橙色在跳动,犹如一艘艘驶来的生命之舟,为灾区人民撑起了一片安全的天空。

六安人民不会忘记,在灾难来临,淮南消防官兵驰援现场时的情景;

双河镇春光村的村民不会忘记,在被洪水围困后,是淮南消防官兵把他们一一救下;

舒城县人民也不会忘记,大坝告急,还是淮南消防官兵用双手加固了堤坝排除了险情……

“八一建军节”当天,这群“最可爱的人”理应受到英雄般的礼遇。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采访了作为当时抗洪抢险突击队的负责人苏万付,他讲述了那些惊心动魄的不眠夜。

与时间赛跑救下了300余条生命

从6月30日晚上开始,六安市遭遇了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六安市内、县区霍山、金寨多乡镇被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水和内涝。由于六安市金安区双河镇地势比较低洼,四周的水都往双河涌,致使双河镇的内涝十分严重,整个城镇,几乎全部被淹。7月2日上午,淮南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通知,要求支队紧急增援六安。于是,淮南市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立即调集支队抗洪抢险救援突击队,9名官兵携带了1艘冲锋舟、3艘橡皮艇及部分救灾器材和生活保障物资,赶赴现场进行增援。

苏万付表示,双河镇春光村位于双河镇中心,在主要街道两侧有上百人被洪水围困,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到达现场之后我们发现水已经淹到一楼的门头,有2米深,人下去都不露头了。”突击队员到达现场后,利用冲锋舟对被困人员进行救助。当时,村庄里的孩子和老人比较多,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安全,突击队员就采用背负的方式,将老年人和小孩转移到冲锋舟上。由于大部分村民都在房顶上,而从房顶到冲锋舟有一定的距离,没有梯子,突击队员就用他们的身体作为支撑,搭成“人桥”把村民们一个个地救下来。

从当天中午12时一直持续到晚上8时多,淮南消防官兵共救出被困群众160人。第二天上午,淮南市消防支队突击队又随六安支队救援队抵达双河镇,继续对镇周边的其他行政村的被困群众进行搜救,共救出被困群众146人。“当我们把老爷爷、老奶奶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他们非常激动,拉着我们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当时我们也感觉到非常骄傲和自豪。”苏万付对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驰援舒城加固大坝封堵险情

救援并没有停止!这边,300余位村民刚被营救出,从舒城又传来堤坝告急的险情,突击队即刻转战舒城县,稳固坝基,除险加固。面对着他们的是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

7月6日下午3时许,舒城县丰乐河杭埠龙滩堤出现渗水险情,大坝危如累卵,随时都有被冲破的可能。而堤坝下就是全国重点镇——杭埠镇,一旦溃口,大量工业企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将蒙受巨大损失。突击队立即赶往现场,与合肥支队、蚌埠支队、舒城消防大队组成了抗洪突击队,实施救援。

“当时到达现场的时候虽然桩已经打好了,但情况还是比较紧急的,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沙袋巩固堤坝,不停往里面填沙袋,这一干就是一天一夜。”苏万付表示,到7月6日晚上11时多,淮南消防官兵已累计加固沙袋900余包。但是,就在这时,阵雨再次骤降。突击队员们就穿着湿透的衣服席地而睡。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队员们就被蚊虫咬醒。由于没有休息好,大家的眼睛布满血丝,泡肿发白的腿脚上都是毒包和过敏的红点。然而,灾情就在眼前,官兵们凭着那股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拖着透支的身躯再上堤坝。

淮南抗洪抢险救援突击队队员不顾自身安危,连续奋战,他们面对严重的灾情和复杂的现场环境,克服了暴雨、炎热、疲劳、蚊虫等困难,全体官兵没有一人退缩。经过24小时的战斗,他们除险加固,稳住了堤坝,使险情得到控制。面对灾情,他们总是冲在第一线,把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正如苏万付说的那样,“我们时刻准备着,一旦党和群众需要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赶赴救援。”

险恶的汛情冲垮了不少道路和房屋,但是却冲刷出了淮南消防官兵们的责任和勇气。抗洪抢险前线上的一抹橙色,给了百姓们信心和希望。在老百姓的眼中,他们是可靠的“抗洪神器”,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最可爱的人”。

(记者 李舒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