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校毕业生——
家乡为你准备了“就业大餐”
进入7月份,高校毕业生回淮办理报到手续的数量不断增多。据市人力市场预测,今年回淮报到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000人次,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近20天的时间,将出现井喷式增长。为了实现“毕业=就业”的目标,我市准备了“就业大餐”,静待高校毕业生回淮来“吃”。
“一站式”服务 回淮报到更便捷
最近几天,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看到,大厅内陆续有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前来报到,他们在专设的窗口填写相关材料,办理报到手续。
为应对毕业生报到高峰的到来,我市提早准备,公开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开设专门的服务窗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名登记、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档案查询、人事代理、集体户挂靠、就业见习、创业培训、免费求职登记等优质服务,各项手续实现“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毕业生报到手续的快速办理。市人力资源市场还组织专家在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走进我市5所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报到服务工作,发放报到指南,为高校毕业生答疑解惑。
据今年数据显示,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在市人才流动中心办理报到登记的日均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市人社部门提醒广大毕业生:从学校领取《报到证》之后,应及时办理报到手续。
就业见习 待遇提高有保障
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发现有不少高校毕业生咨询就业见习的相关事宜,刘萌萌便是其中之一。今年从成都某高校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刘萌萌和多数同学的选择不一样,她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乡淮南。“其实在外上学多年,自己也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女孩子嘛,就想留在父母身边。”小刘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她看到家乡有就业见习的岗位,便想先稳定下来,对于自己的未来,她也是信心满满。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相关政策与去年相比,在申请条件和待遇上有所调整。在本地办理求职登记且有就业见习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将其申请年限由去年的毕业2年内修改成毕业1年内;而见习单位给予见习毕业生每人每月的生活补助则由去年的1200元增加至1400元。市人社部门征集了就业见习岗位862个,涵盖计算机、教育、会计、文秘、市场营销等数十个工种,让高校毕业生在岗位中历练自己。
创业培训 政府帮你“找饭碗”
为了让回淮报到的高校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目前,我市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其“找饭碗”。通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GYB、SYB创业培训,增加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砝码;通过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送岗位进校园,让大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每年公益性岗位、“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考试,让高校学子能够在基层历练自己;一些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的出台,给创业的大学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各大高校通过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课、模拟实训,帮助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求职中迈出人生的第一步;通过建立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2015年,我市通过推荐就业、专场招聘会、一对一就业帮扶,解决了1785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有510位2015届高校毕业生通过了创业培训。我市还建立了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帮扶实名数据库,跟踪帮扶毕业的大学生。
而作为大学生自己,虽然已经走出了校园,但学无止境,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知识,掌握更多更实用的技能,并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夯实自身的社会根基。其实,不论自己的求职观如何定位,都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选择。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图:高校毕业生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报到登记,各种就业培训信息,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会感到迷茫。
(记者 李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