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有毒化学品竟成海鲜“保鲜剂”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有毒化学品竟成海鲜“保鲜剂”
【字体: 】 发布时间:2007/4/2 23:32: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严重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执法部门严查         黑作坊被取缔

                                               图为姚某用化工原料浸泡加工的海鲜水发货

     本 报讯(记者 朱其好摄影报道)3月31日上午,家住淮南市田家庵区长青村2组的韩广民女士,为招待合肥来的朋友,到新淮集贸市场购买了2公斤海参、海蛰等海鲜。谁知饭后,她的丈夫与3位朋友出现了同样症状:消化道、腹部不舒服,上吐下泻。她连忙将他们送到医院。在医务人员的抢救下,4人脱离了危险。经确诊,他们系吃了有毒化学品浸泡的海鲜中毒。十分气愤的韩女士,随即向本报投诉。
记者暗访:“新鲜”海鲜只售给熟客
     在韩女士的引路下,记者来到了新淮集贸市场进行暗访,发现有七八家商铺在卖海鲜。记者佯装欲购买海参,向一家卖海鲜的生意人打听这些加工海鲜水发货来源。这名男子手一指,不耐烦地说:“你去问一问人家就知道,我只管批来卖,别的什么都不知道。”
     十几米外,2名年轻男子正在向海鲜生意人批发浸泡、加工好的海鲜水发货。记者来到2名男子面前,告诉他俩自己想批一些海鲜,到乡村集市上出售。谁知2名男子闻言后,马上警惕了起来,冷冰冰地说:“对不起,我们家的海鲜水发货只批售给熟客,生人一律不批售。”
海鲜竟用化工原料浸泡加工
     20分钟后,2名男子推着批售完海鲜水发货的三轮车,走出了市场大门。记者紧随其后,又过了20分钟后,记者随着他们来到了港口村一居民平房大院。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这家居民姓姚。”
     在60多平方米的大院内,记者发现木棚内有七八个大塑料盆浸泡着各种海鲜产品,一个约1米高的桌子上放着许多塑料瓶子,每个塑料瓶子上都标明化工原料的名称,如工业火碱、硫酸亚铁、双氧水、甲醛、氢氧化钠、福尔马林等。几个装有海鲜干货的袋子,靠在院墙边,一条被拴住的大狼狗,听到动静后,不停地狂叫。
     一名居民指着大塑料盆里的海鲜,对记者说:“盆里正在发着海鲜水货,盆里的自来水兑有各种化工原料。”记者从这位居民口中了解到,经营者姚某在浸泡、加工海鲜水发货时,之所以添加化工原料,主要是为了缩短水发时间,海鲜发得更大,重量可增加3至4倍,颜色光鲜。
市卫生局:这样的海鲜食不得
     对这种浸泡加工出的海鲜能不能食用,记者走访了市卫生局。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对人体消化系统可造成严重的、永久的损伤,双氧水浸泡出的海鲜,食用后可致癌,特别是消化道癌。卫生局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被氢氧化钠、双氧水等化工原料浸泡加工出的海鲜,是食用不得的。
执法部门:突查取缔黑加工点
     记者随后与田家庵区行政执法部门取得了联系。20分钟后,3名执法人员赶到姚某家大院。经了解核实情况后,3名执法人员当场向经营者姚某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其等候处理。
     4月1日上午,执法人员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取缔了姚某的海鲜水发货作坊,并对其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附近的居民无不拍手叫好。

 


 

(责编: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