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法制新闻 > 这是又一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这是又一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8 9:17:5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颠沛流离乞讨度日,逃亡路上他遇上好心人;漂白身份露马脚,“可怜人”竟是“命案逃犯”——
这是又一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俗话说“知人知面难知心”,家住田家庵区的陈女士一家人怎么也不会料到,他们家收留和善待了一名“可怜”流浪人员,并找到公安部门欲帮助其登记户口,而这人竟然会是一名潜逃22年之久的命案逃犯。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命案逃犯顾某精心设计了自己的“身份”,并抱着侥幸心理走进派出所大门,欲通过重新入户“漂白身份”,然而他遇到了“较真”的警察。1月5日,在铁的证据面前不得不坦承犯罪事实的顾某,再三请求民警们“不要将真相告诉好心的一家人”。

残疾老人前来入户现疑点

 1月6日上午,淮河早报记者来到大通公安分局责任区刑警队,民警们介绍了该起案情。

 2015年12月下旬,大通公安分局孔店派出所内来了一名中年女子,以及一名年约六旬的残疾男子。女子为陈女士,家住在田家庵,她告诉民警称,旁边的男子是一名没有户口的流浪人员,大约20年前她家开店时,见男子流浪而心生怜悯,便和丈夫收留其在店内打工,后来因为生意不做了,男子便离开继续流浪。近期,陈女士一家又碰到了这名男子在乞讨,见其生活十分困难便再次收留,想帮他办理户口以便接受政府救济。

 男子左手2根手指缺失,左腿也因受过伤而行动不太方便。孔店派出所户籍民警李波详细进行了询问,男子自称名叫王某,今年60岁,自幼父母双亡在外流浪,靠乞讨和好心人救济生活,印象中自己是孔店乡柿园村人,并且提供了几名知情人的姓名。

 李波闻听情况后,向派出所负责人汇报了此事,并很快前往柿园村进行走访。然而,村民们均表示不清楚村里曾有过叫“王某”的人,而王某所提供的几名知情人有的已经去世,有的早已不在该村居住。

 凭着高度的责任感,李波多次来到柿园村走访,终于,一位村民称这个自称王某的人前段时间曾经来过村里,并且听说这个人“身上有事”,叮嘱派出所调查清楚,不要给他办理户口。

 王某的身份存疑,李波回到派出所后立刻梳理逃犯信息,发现“王某”与1993年因故意杀人罪被长丰县公安局上网追逃的顾某有几分相似,当即向该所所长王坤汇报,王坤闻讯迅速向大通公安分局进行汇报。大通公安分局对此高度重视,要求责任区刑警队和孔店派出所联合调查,务必查清“王某”真实身份。

 民警剥茧抽丝发现真实身份

 该局责任区刑警队指导员张二国、民警陈阳,孔店派出所副所长姚守刚、民警李波,共同组成了调查专案组,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专案组民警兵分两路,一边到孔店乡柿园村寻找知情人继续走访,对收留王某的陈女士夫妇详细询问收留时间及过程,一边到长丰县寻访当时的受害人亲属及嫌疑人亲属,详细询问案件经过,对王某进行辨认,并想办法采集嫌疑人家属血样,欲以此确定嫌疑人身份。

 因为案发时间已经过去22年之久,调查走访及辨认工作开展得异常困难,而嫌疑人的哥哥和弟弟,要么已经去世,要么如王某一般常年在外流浪,血样也未能采集到。但专案组成员集思广益,紧盯逃犯顾某的所有关系人,不放弃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甚至有时深夜前往长丰县,只为了获取嫌疑人同村村民的一份笔录或一句话。

 民警们的执着付出,终于换来了案件的突破性进展。此前,“王某”提供了一位知情人的名字,但该知情人已经去世,其子在民警之前调查过程中称对顾某犯案一事并不知情,也不清楚王某个人情况。见民警们为了该案来回奔波,知情人的儿子后来主动找到民警,确认了“王某”即是犯下命案的顾某。

 与此同时,顾某的同村村民及其近亲属、受害人亲属中,也有人辨认出这名自称是“王某”的男子,便是案发后一直在逃的顾某。

 欲漂白身份的他愧对好心人

 1月5日,专案组民警以办理户口需要询问事情为由,通知“王某”来到孔店派出所,随即开始对其进行审查。

 面对民警们的审查,“王某”一开始百般抵赖,拒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从出生到现在都能说出在什么地方乞讨,在什么地方流浪,有什么人可以为其证明。对此,办案民警不急不躁,将此前调查中所了解到的证据一一向其抛出。“王某”没有想到,其所讲述的乞讨、流浪地点和证明人,民警们此前均已进行过仔细调查,并证明了其所讲述的这些行为均是发生在1993年之后,其心理防线开始出现松动。

后来,民警们适时说出顾某近亲属、受害人家属等的名字,并适当透露收集到的证据。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心理较量后,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王某”心理防线最终崩塌,承认自己就是1993年将自己亲叔叔杀害后一直潜逃的顾某。

承认自己的身份和犯罪事实后,顾某长舒了一口气。他告诉民警,自己犯案后不敢暴露身份,只能乞讨流浪,或是做一些临时工作,曾经其在砖厂做苦力时弄伤了左手和左脚,但因怕暴露身份而不敢索赔、治疗,落下了残疾。

 顾某称,陈女士一家提出为其办理户口后,他一方面想这么多年过去,该案应该已被遗忘,一方面也想着有了户口能得到一些救助。于是,他专程回了一趟柿园村打探情况,并将当初知情的如今已经去世或不在村里居住的村民列为其“知情人”,欲使得民警无法调查核实而蒙混过关。

 “他们一家都是好人,我求求你们千万不要把我的真实身份告诉他们……”顾某在讲述自己经历的过程中,多次向民警提出向陈女士一家保密的请求,“我怕伤了他们的心,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向他们赎罪的事。”

 目前,顾某已被刑事拘留,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记者   吴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