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孩子,戏水降温远离野游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孩子,戏水降温远离野游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7/15 9:57: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别再让溺水成为暑假之痛

市民在泉山水库野泳

    7月13日“入伏”,“三伏”模式开启,一年中我们迎来了最热的日子。伴随着气温的升高,淮南市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也已开启,在河湖游泳的安全隐患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根据相关媒体的调查,学生暑假意外伤害主要为溺水、车祸、跌落及中毒,其中溺水尤为常见,溺水身亡已成为孩子们“暑假第一杀手”。
    每年6至8月是儿童溺水的高发季节。一条鲜活生命的突然离去,会给亲人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理伤痛,会给学校、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市教育局提醒大家共同做好儿童的安全防护工作。
近期事件:9岁男童不幸戏水溺亡
    6月18日下午5时左右,大通区某学校9岁学生涛涛放学回家,和同村几个孩子到村子旁边的窑河边玩水逮鱼,不幸溺水身亡。
    当天下午放完学后,涛涛把书包放回家里,便与辉辉等其他4个小朋友来到距村子约2000米的窑河边玩耍。小伙伴们看到近岸水中有渔网,认为渔网内一定有鱼,于是一起拉动渔网,不料涛涛在拉网的过程中不幸滑落到深水里。
    伙伴们喊涛涛上岸,但涛涛连头部都深深地没入了水中。见涛涛迟迟不能上岸,伙伴们慌忙跑回家喊人来救人。
    正在门口栽秧的村民王来强闻讯,连忙丢下手中的活计,跑到河边去救人。直到辉辉等人再次来到河边,王来强才知道涛涛落水的准确地点,这中间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等王来强将涛涛救上岸,距离落水已差不多过去了30分钟,最终涛涛没能抢救过来。
    “我前天晚上还交代他,现在都栽秧了,地里都有水,不能去玩水,哪知道隔一晚上就这样了……”涛涛走了,其父的哭声让人唏嘘。
    过往事件:未成年人溺水事件频发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每年的5月20日至7月上旬,是中小学生溺水身亡的高发期。近年来,全市各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加强了安全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生溺水事件仍时有发生。
    今年7月1日下午,潘集区某村的一位母亲骑电动车带两个小孩回家,在途经一段水渠时,两个小孩因玩耍不慎掉入渠中。渠中水深近两米,孩子情况危险,情急之下,母亲跳入渠中去救孩子,但由于3人都不习水性,皆被困在水中,情况紧急。危急时刻,家住附近的村民胡军胜听到呼救声后看到有人落水,迅速跑到水渠边,跳入渠中将母女三人救了上来。
    2010年7月26日下午,3名少年来到淮河边戏水被卷入激流,干完农活途经现场的徐明宏看到少年们在水中挣扎,立即跳入激流救人。3名少年得救,徐明宏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9年6月5日,我市连续发生两起学生溺水死亡事故:5日下午1时许,田家庵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杨某某在一池塘游泳溺水身亡;当天中午,谢家集区某中学学生杨某在施家湖游泳溺水身亡。
    2008年7月14日,田家庵区少年吴某在一水塘附近玩耍时掉下水塘。吴某的妹妹、表弟、堂弟三人见状先后下水营救,结果三人与吴某都未能上岸。在水塘边的另外一名女孩吴某某慌忙向村民求救,但为时已晚。
    2006年6月9日中午,大通区一小学5年级某学生,中午在放学回家的途中溺水身亡。
    现场探访:户外野游潜在无穷危险
    7月13日“入伏”,当天气温高达36℃,为今年以来最高气温。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老龙眼水库,远远望到水库中不少市民在游泳。下到塘堤,杂草丛生的堤上堆放了许多游泳者脱下的衣服,浅水处,三三两两的小男孩在嬉戏玩耍,更有几个胆大的一直在水里扎猛子。记者发现,在众多游泳者中,只有少数人戴着救生圈游泳。
    随后,记者来到泉山水库,此时这里游泳的人更多,其中夹杂着不少稚气未脱的面孔。一位坐在河堤上看孩子游泳的家长告诉记者,平时都是由自己陪着孩子来游泳,如没有他的陪同,绝对不允许孩子私自下河。“玩水可以,但前提是一定得有我们陪着。”这位家长语气坚定,毕竟,河水无情,而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记者在老龙眼水库及泉山水库均看到,岸边的树上或是堤岸边都有“水深注意安全”、“禁止游泳”等标志和提醒标牌,然而水库内众多人依然“游兴”正酣。
    “村里的男孩夏天都在河里游泳、洗澡,只要不下雨,我们天天来!”一位在岸边休息的少年说,他住在泉山湖附近的村子,家长几乎不会干涉他们野外游泳,“我们从小就玩水了,不觉得会有什么危险。”
    “游泳还是安全第一!水性再好也并非高枕无忧,绝对安全。”一位受访老师告诉记者,每学期放暑假前,班主任老师都会建议学生夏日消暑应选择相对安全的游泳池,不要去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河里游泳。
    采访中,很多家长知道野外游泳危险,但有些孩子则对家长的苦口婆心置若罔闻——家长前脚刚走,后脚就呼朋唤友朝河边跑,家长对此束手无策。“总不能一天24小时把他捆在跟前吧,一不留神,他又跑到河里游泳去了!”家长们感慨道。
    积极应对:严密部署防止学生溺水
    据了解,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大部分发生在农村,以及城乡交界处,一些城市孩子溺水的事故发生地也多是在农村,以及城乡交界处。
    炎炎酷暑,持续高温,河塘、沟渠便成了农村学生游泳、嬉水的“乐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村中小学生暑期溺水事故频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致使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成了“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监管而频频出事;二是大多数农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所限,没有开设游泳课程,很多学生游泳技术不过关,下水时很容易出现疲劳、抽筋等现象;三是农村中小学对学生暑期安全关注不够;四是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认识不到下河游泳的危险,有些家长自己就喜欢下河游泳;五是农村没有专门的游泳场馆。
    为切实预防发生溺水事故,市教育局召开了县区教育局负责人和市属中小学校长参加的专门会议。要求将安全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预防上来,建立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制度,在暑期放假前和学生返校期间组织开展一次“预防溺水 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各县区教育局、各中小学校还要结合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重点对校园及周边水域的安全隐患开展一次详细的排查;要多方联动,共同做好对学生家长的防溺水宣传教育……(记者 李钧 吴巍 摄影报道)

    安全锦囊 

     1、作为一项自救技能,建议家长能在暑假里陪孩子到正规的游泳馆进行游泳技能训练。
    2、学生外出游泳,一定要事先征得家长同意,尽量由家长陪同或结伴同行。
    3、不去不熟悉的地方游泳。水有“显浅”特点,很多看上去比较浅的水域,其实很深。
    4、在安全水域游泳时如果遇到危险,首先要保持冷静,可以在身体下沉时屏住呼吸,身体上浮后再大声呼救或自救。不会游泳的同学在看到同伴或他人落水后,切忌盲目下水,因为蛮干非但救不了人,反而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如果周围有长的竹竿或木条,可以让落水者抓住,再让会游泳的成人协助抢救。
    5、当发生抽筋时,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体。如果在深水处或腿部抽筋剧烈,无法游回岸上时,应沉着镇静、呼人援救,或自己漂浮在水面上,控制抽筋部位。经过休息,抽筋肌肉自行缓解后,游泳者可立即上岸休息。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