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我现在的状态非常好,要充分休息,确保16日准时提取干细胞。”6月11日,安徽省立医院血液内科病房内,正做完术前体检的郭学良对记者说道。
郭学良是“80后”,国投新集公司销售部驻一矿化验室人员。他这次来合肥,是为一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当天,淮南市红十字会和国投新集公司联合为小郭举行了简单的送行仪式,并联系好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
“小郭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小伙子。”认识的人和身边的同事都这样评价外形有点憨厚的郭学良。
对于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用郭学良的话说,这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2013年12月15日,郭学良利用休班的时间陪着爱人刘明明到淮南市区逛街,看到义务献血车,小郭就对爱人说,上次献血还是几年前的事,因为工作地点在矿上,平时很少有机会看到采血车,今天要补献一下。小郭的爱人刘明明也没拦着,虽然当时正怀着身孕,对于献血她还是理解的,毕竟对身体影响不大。就在小郭无偿献血的时候,他看到了献血车上贴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广告,想也没想,就觉得这是救人的事,顺便就登记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还真就印证了他的心愿。
今年元宵节那天,正在当班的郭学良接到了一个来自省城合肥的电话。电话的内容是他年前在献血车上的采样送到中华骨髓库登记后,与一位病人的初次配型成功了。挂断电话后,郭学良没敢相信救人的机会来得这么快,他立即给淮南市红十字会打电话确认,得到肯定答复后,郭学良立即又给合肥的那个电话回复,答应捐献。
初配成功后,3月份郭学良又在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香港街的中心血站进行了高配,并取得成功。4月份,郭学良在市红十字会的联系和安排下,先后三次到市红十字会定点医院进行项目繁多且苛刻的体检。5月10日,郭学良再一次接到来自合肥的电话,正式通知6月11日到合肥安徽省立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连续几个月的“低调”让郭学良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请假。家里不到半岁的孩子需要照顾,爱人、父母都要上班,最重要的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前前后后要半个月的时间休息,怎么解决假期的事让郭学良头疼不已。经过一个礼拜的思想工作,爱人刘明明终于答应了到时候去合肥照顾丈夫,父母对儿子的义举也出奇地保持一致赞同。父亲郭建国告诉记者,“我也是新集矿的一名老职工了,这孩子从小就在矿区长大,接受传统教育比较系统,从小就爱帮助人。现在又在矿上上班,他完全能做出捐献干细胞这个事,我们家里支持他。”
“之前我们也不知道,他昨天来跟我请假,我们才知道有这事。”国投新集公司销售部驻一矿化验室主任周海燕告诉记者。得知郭学良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周海燕一口答应,并亲自向部门领导和公司工会申请。
“公司对这事非常支持,这是新集职工献大爱传统的延续。”国投新集公司分管销售工作的副总经济师王森对记者说道,“从现在开始,部里安排郭学良不上夜班,白班的工作量降到最低。保证他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不能影响捐献。”
郭学良的岗位是商品煤采制样工,就是从商品煤发运专列上用铁锹铲出100多公斤煤,反复洗选、化验,最后只留100克用于做实验。每列车有60节车厢,每节车厢都要铲出一铁锹,过程繁琐,体力消耗不小。单位将他工作作息时间和工作量进行调整,不善于表达的郭学良对此笑笑说,“单位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的捐献,也有新集的一份。”
(记者 张雪峰 通讯员 余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