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纪冬冬创“爱心诊所”,贫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这里看病,“近乎免费”已成惯例——身残有妙手 志坚怀仁心
4月7日上午10时左右,毛集实验区中梁大道上的一家诊所,一眼看去,看病的人有不少,其中还有几名残疾人。诊所药架上的中药材码得整整齐齐,年轻的中医纪冬冬正给病人针灸、拔罐、开药……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他正用所学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痛苦。
因为给贫困残疾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看病不怎么收费,纪冬冬在残疾人圈里已有了些名气。通过交流,记者了解到,这些残疾人来自谢家集、八公山等不同地方,近乎免费看病让他们对纪冬冬充满感激。
记者走进诊所,中药特有的气味一阵阵袭来。作为医生的敏感,纪冬冬打量了记者几眼后,开口说:“你的身体可不太健康”。看到记者一阵狐疑,他伸手给记者把一下脉,说:“你颈椎有问题,可能经常熬夜,血脂稠,胃火大。要注意调理,加强锻炼。”纪冬冬的一番话让记者打消了原本有点轻视他的念头。虽然只有32岁,但他的诊断却让记者很信服。就在说话间,来自谢家集区的陈家良已经完成了当天的针灸治疗。陈家良是名残疾人,靠低保等救助为生,他曾患脑梗,有些后遗症,说话不是很清楚,而且血脂很稠,他是经人介绍后找到纪冬冬的,当天是第三次来,纪冬冬用针灸的方法给他治疗,陈家良感觉效果还可以,而且每次看病基本不收钱。八公山的徐世峰是经陈家良介绍来的,他也是一名残疾人,生活较清苦,他说:自己去年出了次车祸,治疗后恢复不是很理想,纪冬冬看病不怎么收费让他经济上少了不少压力。
随着病人一个个离开,11点30分左右,当天上午最后一个病人也结束了诊疗。她是来自焦岗乡塘沿村47岁的石丰琴,石丰琴的丈夫贺明桂告诉记者:石丰琴是中风后遗症,右侧半身活动非常不便,目前在这里已经扎了8次针,效果感觉很好。他本来在外地打工,现在妻子生病,不得不放弃打工,回家照顾妻子。家里只有几亩地,感觉日子紧巴巴的。到这里治疗,有钱就给个成本钱,不给钱诊所也不要,纪医生真是挺好的。
实际上,纪冬冬是有机会在大城市工作的,200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他曾被深圳市罗湖中医院聘用,2006年考虑到日渐年迈的父母,纪冬冬回到了家乡。这期间,他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拜访了许多名师,提高了个人的医术。2007年,他在毛集开了一家诊所。由于自己从小因患小儿麻痹而落下残疾,所以他对贫困残疾人和其他弱势人群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扶助感。他给这类人群看病,不收费,或只收药品的成本费。纪冬冬说:“毕竟我现在事业有限,也得靠诊所为生,对弱势人群不能全部免费,我希望自己事业变大之后能照顾到更多的人。”纪冬冬还有一个愿望,在淮南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下,开一家按摩医院,招收残疾人来学习按摩技术,带动更多的残疾人靠自己的双手找到自信。
(记者 陆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