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政策解忧救急 卫生服务贴心近民
“十分钟就医圈”里惠民多多
随着新医改的步伐渐渐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街道社区,在村庄乡镇,一些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老百姓身边,“十分钟就医圈”让老百姓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各种卫生服务。这其中,像儿童计划免疫、老年保健、社区康复等很多项目是免费的,而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患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还会组织医护人员定期上门进行免费健康检查,让老百姓尽可能多地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在公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就切身感受到了医改带来的新变化。
4月2日一大早,家住姚湾村的姚宝清就和老伴一起来到公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一进大厅,这里早已排满了等候的人群,大家都在讨论体检项目和近期的身体状况。由于行动不便,姚师傅挑了一个靠近队伍的座椅休息,老伴则负责排队。“姚师傅来了,最近感觉怎么样?身体恢复的如何了?”看到姚师傅来了,护理人员丹丹立即迎了上去,查看姚师傅的身体状况。2009年,姚师傅由于脑出血造成右半边身体偏瘫,让原本贫穷的家雪上加霜,每月只能靠低保维持生计。“晴天还好,有人搀扶着能走上几步,阴天浑身疼,要瞧个病需要几个人抬来!”为了让自己恢复,姚师傅每天坚持步行锻炼,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也咬牙坚持下来。
2010年,在区政府和区残联的帮助下,姚师傅办理了低保,他还打听到公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免费的社区康复项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和老伴来到中心说明用意,医护人员不仅为姚师傅做了一次体检,还指导他进行了康复训练。之后,姚师傅每周都会来上五天,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姚师傅现在一个人拄拐棍就能走到中心。2013年,姚师傅年满65周岁,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通知他可以定期来免费体检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后,姚师傅乐坏了,“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很热情,又是泡水又是询问病情,好像见到了亲人一样!”
闲聊中,轮到了姚师傅接受体检。这次他需要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九项,其中还有中心特别为老年人增加的牙科检查。每到一个窗口,医护人员都会耐心地询问病情,检查后适当地进行饮食睡眠方面的建议。记者看到,在每个体检窗口,很多老人和医护人员都能互相叫出对方的姓名,有的还会唠几句家常。“现在医疗条件好了,政府也比较照顾我们这些低保户,中心对我们这样的老人检查看病还有不少减免,这让我们感激不已。”不过,姚师傅也希望国家在医疗政策制定上能向贫困家庭给予更多的倾斜,他盼望着有一天看病真的不用愁。送走了体检的人群,护理人员丹丹总算能歇上一会,一看表,已近11点了。“每天都有人来体检,过去是每月一号到十号,可有些老人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赶上,中心也为了方便大家,取消了月初体检,只要是上班时间社区居民都能来体检。”
不过,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的是,这里还有一项针对慢性病患者和60岁以上老人的优惠政策,那便是“公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惠卡”。“这卡很畅销,每月都能办70张左右。”丹丹告诉记者,这卡不仅免费办理,里面还有“五免、八减半、八优惠”政策,可免挂号费、诊查费、急诊留观床位费等五项费用,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查、血流变、胸透等八项目费用减半,CT、B超、胃镜、门诊小手术等八项费用享受八折优惠,符合条件的办卡者每年还能享受2至4次血尿常规和血糖的免费检测。经历了医改,让丹丹这样的基层医护人员感受最深的是“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康复回社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上药品“零差价”销售,让社区居民有小病后,不再扎堆大医院,足不出社区就能看病抓药。
“如今,咱这里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社区居民都是冲着我们的服务态度来的,我们还定期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成为空巢老人身边的守护者。”然而,丹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希望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能有所提高,每年还能有一次免费的体检。她认为只有医护人员自己掌握了健康状况,才能为病患带来健康,这不仅仅是对病患负责,也是对职责负责。
图:姚师傅在医护人员的搀扶指导下,在平衡杠上做康复训练。
(记者 李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