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古稀老人想为侄子侄女上户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古稀老人想为侄子侄女上户口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4/4 6:56: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两年前,父亲患重病去世,疯癫的母亲也没了踪迹,一对“黑户”姐弟与70岁的伯伯靠吃低保相依为生——古稀老人想为侄子侄女上户口

     “待会忙完手中的活,我要下村,再去采集一对‘黑户’姐弟的相关情况。”4月2日下午,记者在凤台县公安局走访时,赶巧遇到刑侦大队办公室副主任张士云准备到新集镇姚靳村,为一位70岁老人的6岁侄女和5岁侄子解决户口问题。临行前,张士云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说:“现在已经4点多了,路程比较远,我们要做好摸黑回来的准备。”

      路上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密切警民关系,落实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凤台县公安局正在深入推进“一村一警”便民服务,张士云就是该局若干包村民警中的一位。

      经过近50分钟的颠簸,当天下午5点多钟的时候,记者才跟着张士云赶到姚靳村。一进村口,张士云就指着一条穿村而过的铁路说:“到了,这是我第四次来这里了,每次都是为了解决这同一个问题。”

      在一户低矮的三间瓦房的门前,张士云停下了脚步,一位蹲在地上正在忙着剥去莴笋苔叶子的老人,见到身穿警服的张士云后,立刻站了起来,激动地说:“你们又来了。”张士云告诉老人,今天和她一起来的还有《淮河早报》的记者。老人立刻哽咽了起来,他告诉记者,他叫姚学俊,今年虚岁70,是一名五保户,6年前自己的弟弟,与一位疯癫的流浪女生下一双儿女,两年前,他的弟弟因为癌症去世,孩子的母亲也没了踪迹。现在,他一人带着两个小孩靠吃低保生活。姚学俊说:“我弟弟撇下的这两个小孩,女孩今年6岁,男孩今年5岁,都到了快上小学的年龄,可是两个小孩都还没有户口,我着急呀,愁得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张士云对姚学俊说:“我经过三次走访,已经摸清了你所说的这些情况,都做了笔录,但因为这两个小孩出生时,没有出生医学证明,加之他们的父母都已经不在,所以,我们要先登录失踪人口数据库,排除他们不是被拐儿童,并把他们包括出生在内的所有详细情况了解清楚,形成文字材料,然后报备上级,看能否采用特事特办的方法帮你解决。”

      见姚学俊门口来了警察,他的十多位邻居也好奇地围了过来,其中一位名叫张廷英的村民说:“这两个小孩都是我接生的,大的女孩是牛年三月初二、小的男孩是虎年七月十二出生的,哎,穷人的孩子靠天养,没想到这两个孩子都活了过来,而且都还不笨,长得又都漂漂亮亮,你们大老远的从县里赶来帮他们解决问题,我们看着都感动。”

      在张士云向村民了解相关情况时,记者在姚学俊所住的三间瓦房里转了一圈,看到老人昏暗的房间内除了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和一个电饭煲外再无其他电器。姚学俊告诉记者:“我住的这三间瓦房还是几年前政府掏钱帮着盖的,今天我把地里种的一点莴笋苔拉到集上卖,卖了一上午,才卖了20多块钱。”姚学俊说:“我年龄一天比一天大,体力一天不如一天,给这两个孩子攒下一点钱是不可能了,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让两个孩子都能有户口,不然,要是哪天我死了,别人想帮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

      记者和民警离开姚靳村时,姚学俊和十多位村民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村口。当天晚上,张士云告诉记者:她已经根据局领导的要求,把姚学俊家的详细情况做了整理,相信,要不了多久,姚学俊侄女侄子的户口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记者 苏国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