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打造青山绿水东部新城区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城乡造林绿化步伐,切实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大通区大力实施石质山造林建设、生态长廊建设、水源涵养林建设、沉陷区植被恢复建设、城区绿化建设、村庄绿化建设、经济林建设“七大工程”,逐步完善上窑山、舜耕山、高塘湖“两山一湖”自然生态体系,加快建设G206国道、淮蚌高速、合淮蚌高铁、九龙大道、淮上大桥等交通干线绿色长廊,大力推进大户造林、村庄造林和城区厂矿绿化,努力提高“创森”品位。
2014年市下达大通区“创森”任务21000亩,截至目前,该区已落实植树造林面积22100亩,已完成造林12600亩,占目标任务的60%。
石质山及采石塘口绿化——已栽植2100亩,占任务比重129%。
经果林绿化——已栽植1550亩,占任务比重65.35%。主要栽植葡萄、黄晶梨等。
绿色长廊建设——已栽植1620亩,占任务比重27.49%。高速孔店段、高铁九龙岗段目前正在进行测绘、签订协议等工作,即将投入栽植。G206国道孔店段1620亩植树造林任务已全部完成。
水源涵养林建设——已完成1260亩,占任务比重94.24%。主要栽植石楠、女贞、桂花、香樟、高杆石楠、金丝垂柳等。
大户造林——已完成1450亩,占任务比重96.67%。
道路及村庄绿化——已完成2500亩,占任务比重40%。
城区厂矿绿化——已完成2120亩,占任务比重60.14%。
一年之计在于春,可以说,开展“创森”工程,抓住了春季,就等于抓住了全年。该区将2月12日-3月12日列为全区“创森”突击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身先士卒、率先示范,带头参加G206国道沿线绿色长廊和上窑林场石质山绿化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截至目前,该区共组织区直机关和乡镇、街道党员干部开展义务植树6次,参与人员达900多人次。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自2月7日起,大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创森调度会,实行“一周一调度,两天一上报”制度,及时掌握创森工作最新动态,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创森”工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月8日,该区政府主要领导在进行植树造林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地块栽植标准不统一。3月9日,该区“创森”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市林业部门有关要求,立即印发了《植树造林技术要求》,指导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进行科学栽植。
在“创森”工程具体推进过程中,该区坚持政府主导、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的原则,逐步探索完善“创森”资金保障机制,今年该区在财政预算中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创森”工程,并将有效整合“三线四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与此同时,该区还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创森”。目前,石质山造林、水源涵养林、绿色长廊工程、大户造林、经果林等创森重点项目,主要采取招商引资方式,落实了栽种责任主体,社会投资已达1.2亿元。其中孔店乡松林水库周边植树已流转土地1800多亩,由宁申集团负责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淮南市逸隐生态科技园,计划造林1200亩,目前已完成造林800亩,主要栽植桂花、香樟等名贵树种。今年以来,该区先后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逸隐生态科技园、宏飞园林公司、泰禾生态有限公司等一批造林大户,激发了“创森”活力。
“阳春三月万物苏,春风吹来绿满城”。一个“城在林中,楼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大通正展现在人们眼前。
(通讯员 张胜)